天主教會要求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公開悔過,收回他抨擊教皇及其顧問班子的主張。他拒絕公開認錯:“我不會收回任何一點主張,因為違背良心做事既不正確,也不安全。”而且他也不打算尋求妥協:“我將堅持到底,我不能屈服。”3路德拒不讓步的態度是以其自身立場的神聖為基礎的。在確定何為正確的問題上,根本沒有妥協的餘地。長期看來,他的堅定立場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的抨擊最後引發了新教改革運動,從根本上改變了中世紀的天主教會。
與此類似,查爾斯·戴高樂也藉助拒不妥協的力量,在國際關係競技場上成為一個強有力的參與者。正如他的傳記作者唐·庫克(Don Cook)描述的那樣:“(戴高樂)單憑自己的正直、智慧、人格和使命感就能創造力量。”4不過,說到底,他的力量是“拒不妥協的力量”。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作為一個戰敗且從被佔領的國家逃亡出來的自封的領導人,與羅斯福和丘吉爾談判時仍然堅持自己的立場。20世紀60年代,他作為總統說出的“不!”迫使歐洲經濟共同體多次按照法國的意願修改決策。
在討價還價當中,他拒不妥協的態度怎樣賦予他力量?一旦戴高樂下定決心堅持一個立場,其他各方只有兩個選擇:要麼接受,要麼放棄。比如,他曾經單方面宣佈要將英國拒於歐共體之外,一次是1963年,一次是1968年;其他國家不得不從接受戴高樂的否決票和分裂歐共體兩條出路中做出選擇。當然,戴高樂非常謹慎地衡量過自己的立場,以保證這一立場會被接受。不過,他這麼做往往使法國獨佔了大部分戰利品,很不公平。戴高樂的拒不妥協剝奪了另一方重新考慮整個局面、提出一個可被接受的相反建議的機會。
在實踐中,“堅持到底,拒不妥協”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理由有二。第一個理由在於,討價還價通常會將今天談判桌上的議題以外的事項牽扯進來。大家知道你一直以來都是貪得無厭的,因此以後也不大願意跟你談判。又或者,下一次他們可能採取一種更加堅定的態度,力求挽回他們認為自己將要輸掉的東西。在個人層面上,一次不公平的勝利很可能破壞商業關係,甚至破壞人際關係。實際上,傳記作者戴維·舍恩布倫(D*id Schoenbrun)這樣批評戴高樂的盲目的愛國主義:“在人際關係當中,不願意給予愛的人不會得到愛;不願意做別人朋友的人到頭來一個朋友也沒有。戴高樂拒絕建立友誼,最後受傷的還是法國。”5一個短期妥協從長期來看可能是一個更好的策略。
第二個理由在於達到必要程度的拒不妥協並不容易。路德和戴高樂透過他們的個性做到了這一點。不過這樣做是要付出代價的。一種頑固強硬的個性可不是你想有就有,想改變就能改變的,儘管有時候頑固強硬的個性可能拖垮一個對手,迫使他做出讓步,但同樣可能使小損失變成大災難。
費迪南德·德·雷塞布(Ferdinand de Lesseps)是一個能力中等的工程師,具有非同一般的遠見和決心。由於他在外人看來幾乎不可能的情況下建成了蘇伊士運河,從而名噪一時。他認為沒什麼不可能,完成了這一偉業。後來,他照搬同樣的思路,試圖建設巴拿馬運河,結果卻演變成一場大災難�。儘管尼羅河的沙子讓他倍感得心應手,熱帶瘴氣卻打了他一個措手不及。費迪南德·德·雷塞布的問題在於他頑固強硬的個性不允許他承認失敗,哪怕戰役早已輸掉。
我們怎樣才能做到有選擇的頑固強硬呢?雖然我們沒有一個完美的解決方案,卻有幾個辦法可以幫助我們達成承諾,並且維持下去;這是第7章要談到的話題。
�蘇伊士運河是一條位於海平面的通道。由於地勢低且又是沙漠,挖掘起來相對容易許多。巴拿馬運河的海拔要高得多,沿途分佈著許多湖泊和茂密的原始森林,費迪南德·德·雷賽布打算一直挖到海平面高度的計劃落空了。又過了很久,美國陸軍工程兵採取一種完全不同的思路,建起一系列船閘,充分利用沿途的湖泊,最終取得成功。
�1磅=0�4536千克。
策略思維
辛迪想要減肥。她只知道該怎樣做:少吃,多運動。她非常瞭解食物金字塔,也很清楚各種飲料中所含的卡路里。可是這一切都沒有用,沒有對她的減肥大計產生任何效果。她的第二個孩子出生後,她的體重增加了40磅�,而且一直都沒有瘦下來過。
這就是為什麼她接受了美國廣播公司為她提供減肥幫助的原因。2005年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