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2 / 4)

大家的商業利益,日軍的目的只是要中國軍隊撤退,以“保護日本僑民的利益”,但其實植田只是為日本陸軍部隊的攻擊行動,增加一時準備時間而已。

粵派主掌的南京國民政府,在一二八事變爆發之後,更是到了山窮水盡、無力運作的地步,當然更無法挑起抗日的責任,最後只有宣佈總辭。國民黨高層在緊急會商之後決定,重新啟用蔣介石指揮軍隊,汪精衛負責政務,胡漢民返回廣州,國民政府先遷洛陽辦公,以避免日軍從上海沿江而上,長驅直入防務空虛的首都。當日本開始向上海增兵之時,蔣介石也立刻將自己的嫡系部隊中央警衛師,編成八十七與八十八師,加上中央軍校的教導團與特種部隊,組成第五軍,由張治中將軍率領,投入上海的戰鬥序列,接防左翼防線,以支援十九路軍作戰。

植田謙吉的任務就是在上海狠狠地“教訓”一下中國的軍隊,因此在佈署大軍完畢之後,於二月二十日,在海空軍強大炮火掩護之下,在江灣與朝行之間,由坦克支援步兵,發動中央突破的猛烈攻擊。這場作戰對中國軍隊而言,是前所未見的三軍立體攻堅戰,但是十九路軍的豪氣干雲,第五軍更 是蔣介石的王牌軍,兩支部隊立刻聯手反擊日軍的攻勢,多處的陣地是浴血的反覆衝殺,日軍絕對沒有想到中國軍隊居然有如此強大的戰力,在激烈的爭奪戰中,日軍並沒有突破中國守軍的陣地而達成任務,特別是在朝行爭奪戰中,日軍被八十八師逆襲,而遭到慘敗。此時中、外的輿論興奮與譁然,中國的人民更是狂喜已極,國人支援軍隊抗日的情緒,因此達到了空前高漲的地步。

這下子日本政府可是陷入困境之中了,日本全國陸軍只有十七個師團,現在四個師團支援關東軍,兩個師團派到朝鮮,一個半師團在上海,再要調兵就要影響到日本整體的防務了,所以日本現在只想趕快在上海做個軍事的了結。日軍的參謀本部,不顧陣前易帥的兵家大忌,在二月二十四日,日皇特別派遣前陸軍大臣白川義則大將,恢復現役,出任新組成的“上海派遣軍”司令官,增派第十一與十四師團,以及飛行團加入上海戰鬥序列(這時候幾乎多達一半的日本軍隊,已經在中國執行任務了)。

這時重掌兵權的蔣介石,原本打算在必要時與日本大打一仗,因此立刻開會商定,將全國劃分五個防衛區,分別要求割據各路的將帥,團結抗日為國效命。但是各方反應卻是非常的複雜,這些割據一方的軍閥將帥們,仍在計較自己的利益是否會因為參加這場戰爭而有所損失,更不願自己的軍隊調離自己的地盤,也擔心別股勢力的部隊會乘機襲擊,因此反應冷淡,更無出兵響應的實際行動與計劃。

7。4 顧全大局之下中日停戰

這種缺乏全國一致抗戰的局面,迫使蔣介石真實的瞭解到冷酷的現實,假如中國要想真的進行對日長期抗戰,現在只能就要見好就收,以圖凝聚共識與發展實力。因為假如真的在目前這個階段,把上海事變發展成為中日兩國的全面戰爭,那麼當時四分五裂的中國,是既無兵、又無錢與日本作戰(當時中國連徵兵的制度都沒有建立,當然也沒有現代化的貨幣與稅制),而沒有國家觀念的各路諸侯,也可能會見風轉舵,加入日本操控的傀儡組織之中,中國最後只有面臨亡國一途。

在上海抗敵的中國守軍,面對日軍的大舉增援,一再的電請國民政府增加援軍,但是蔣介石也到了無兵可調的困境,因為各路諸侯根本擁兵不救,原本由蔣介石所主控的部隊不過六十多個師而已,主力則是用在對剛剛在江西建國的共軍作戰。在與共軍對峙的國民政府部隊,在奉命抗日而調動之後,就會立刻就受到共軍的尾隨追擊,因此根本很難抽調援軍佈陣。

何況蔣介石發現日軍已經決定準備見好就收,因此決定給日軍一個下臺階,而沒有必要立刻以大軍增援上海守軍,只調動江西的蔣鼎文師、在河南的胡宗南師,長途趕赴戰場'3',以及要杭州的上官雲相師在縱深陣地集結待命。

蔣介石的戰略考慮以及調兵的困難,當然沒有得到十九路軍的同情。十九路軍眼見日軍大舉增兵,但是自己卻沒有辦法得到更多戰力的補充,因此為激動,強烈批評蔣介石擁兵不救。中國軍隊的將帥失和,增加了上海作戰的困難。蔣介石原本指示十九路軍注意瀏河的側翼防守,但是十九路軍根本已經不把他的命令當成一回事了,十九路軍忘了參戰的第五軍,其火力與兵力都比自己要強,而在第二線的中央軍也奉命抽調兵員,秘密補充十九路軍的陣亡缺額,一場十九路軍與軍委會之間的“誤會戰”,增加了整體協調作戰的困難。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