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3 / 4)

小說:生活的意義 作者:炒作

友嗎?

。。

與壞人的友誼(1)

對於友誼的精髓之一“對人忠誠”就討論到這裡。現在看看第二個問題:我們該如何看待和評價與壞人的友誼,以及壞人與壞人之間的友誼?為方便理解,這裡所說的壞人指具有以下一種或幾種行為傾向的人:重利輕義,無視道德,屈從於本能,把他人完全當作工具,易行惡不易行善。

讓我們再次以父子的對話作為開始:

父親:友誼不只是忠誠於那個獨特的個體,它必須是一種長期的、在任何情況下都存在的忠誠。

兒子:那是什麼意思?

父親:這麼說吧,我年輕的時候,有一首流行歌曲叫《那就是朋友》,演唱者是美國歌手狄昂。 華薇克(Dionne Warwick) ,有一段歌詞是這麼寫的:

不斷微笑,不斷閃光你知道你永遠可以依靠我,確定無疑

這就是朋友

無論順境逆境

我永遠支援你……

兒子:“我同意朋友什麼時候都是朋友,即使是在‘逆境中’。我的問題是:要是他們正在變壞或者已經變壞了呢?我們是否還要‘永遠支援他們’?”

兒子很明顯被以下兩個問題困擾:

1。 對於友誼的分類:好人與壞人之間、壞人與壞人之間能建立真正的友誼嗎?

2。 對於友誼的道德價值:我們是否應該忠於一個壞人朋友?先看第一個問題。

不同型別的友誼

第一個問題涉及對友誼的分類這個概念問題。這是一個永恆的問題,早在亞里士多德的《倫理學》中就有所討論。書中把友誼分成三類:

1。 為尋求快樂的友誼。

2。 為尋求實用的友誼。

3。 為了朋友本身的友誼。

根據這個分類,亞里士多德認為壞人之間也可以建立前兩種友誼:“快樂的和實用的友誼,好人和壞人之間也可以基於此建立友誼。”不要誤以為亞里士多德很包容或認可好人和壞人、壞人和壞人之間的友誼。一方面,他的確給了他們“友誼”這個美名,但另一方面,他也譴責了這種關係是有條件的、不穩定的,是來自於快樂或實用的。這裡有兩個論點:第一,壞人只有為了快樂或實際利益才能夠愛或關心別人;第二,任何基於快樂或實用的友誼註定是偶然的、工具性的、不穩定的。也就是說,一方面承認壞人與壞人(好人與壞人)之間的愛與關愛可以用“友誼”來指代;另一方面,亞里士多德其實不願意賦予這類友誼什麼道德價值,因為一旦預期中的快樂或利益無法實現,友誼很容易破碎。

我們很容易認同亞里士多德的觀點,即基於功利目的的友誼沒有道德價值。事實上,這類友誼在現代社會根本稱不上“友誼”,現代社會的人們普遍認為,對於某個個體的獨特價值觀和興趣的忠誠才稱得上友誼。對於這些最終基於利益的關係,我們不如稱之為“夥伴關係”、“合作關係”或“僱傭關係”,而非友誼。這只是用詞上的問題,不會引起太大爭議。亞里士多德說不定還會同意我們(不把這類關係稱作友誼),因為他對基於快樂或實用的友誼都不看好。

至此,我想大家都猜出了第二個論點,那就是,基於快樂或實用的關係(不管是否稱作“友誼”)沒什麼道德價值。但亞里士多德的第一個論點,即壞人只可能建立基於快樂或實用的友誼,還有待商榷。我們將看到還有其他的可能性。重要的是,如果好人和壞人、壞人和壞人之間的關係不僅僅是基於快樂或功利,那麼,就不能排除這裡有真正的、高貴的友誼的可能性。 txt小說上傳分享

與壞人的友誼(2)

對某些人壞卻對另一些人好?

對於同意亞里士多德的人來說,他們可能會認為完全有理由有必要對於“屈從於本能”採取堅決反對的態度。這幾乎是普遍的規則:這樣的人的動機說好聽了是“工具性的”,說不好聽就是“邪惡”。更重要的是,他們傾向於認為惡性(美德)是純粹的。惡人的惡性不只限於他們生活的某一方面。相反,惡人的所作所為具有一致性,他們的惡性貫穿於他們所從事的各種各樣的活動。如果一個人貪婪、不顧及別人、不負責任,他在父親、鄰居、網球俱樂部會員、同事、學生、立法者等任何角色中,都會如此行事。這種觀點認為,如果你是個惡人,不管你恰巧承擔何種角色,你都會是個惡人。

上述說法肯定是一種可能。但是否必然是這樣?是否還有這樣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