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少兒流離失所,以吃野草、撿垃圾、乞討為生。現今的美國也有著諸多的社會問題,種族不平等,槍支氾濫,高失業率,沒有全民醫保……絕對不是一個盡善盡美的天堂。那又是另一番事了。
每個國家都有好和壞的兩面,受制於它現時的經濟情況,中國的童丐源於貧困。
今天的美國已經沒有童丐。生活給了我這樣的認知:如果在街上發現有疑似流浪的孩子,打一個電話911,很多人都會打這個電話,警察就會來把孩子帶走,交給兒童保護部門,兒童就會得到最好的保護。如果是父母失職,父母也不能拿回孩子,他們不但失去監護權,甚至會被關進監獄。
經過從70年代至今的制度完善,美國有很多流浪漢和乞丐,而流浪兒童的身影只能在《獵人之夜》(1955)等電影中看到了。
也許有人會說:“你知道就好,黑暗存在於全世界,美國的兒保機制也不是一蹴而就,中國還需要發展。”
我同意你,那就發展啊。
我們這個民族,從來不是一個自私自利,對孩子漠不關心的民族。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設立孤兒院的國家之一,早在1500年前南北朝時代就開設收容養育孤老和孤兒的“孤獨園”。更早的2300年前,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更更早的2500年前,樊遲問仁,子曰:“愛人。”
事關老幼無小事,一個國家怎麼樣要看它對待老人和小孩怎麼樣,這是古人早已有了的定論。
所以我一度以為中國什麼都可以落後,卻決不落後在兒童保護方面。然而現實給了我一巴掌,國家不作為,路人也多不作為,我當時幾乎失去理智,但經過一番交流,我理解了路人們,因為背後有它的複雜和悲哀。
在他們行動之前,一個實際的問題先阻攔在他們面前:當我伸出援手,我會有什麼麻煩?
在美國,路人也就是打一個電話,其餘的後續工作有機制負責。而在中國大部分地區,並不是打一個電話就能解決,警察來了有可能只是驅趕童丐,現行的兒保部門有可能互相推卸,涉及的黑勢力有可能事後報復,毀掉你的生活,甚至當場就圍毆你、圍住你訛錢,使你陷入一場代價高昂的麻煩。
這樣的現實阻礙著人們的勇氣,消耗著人們的愛心。
時間一長,好人沒好報的事端一多,社會就有了一個可悲的觀念“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小人言<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我遊逛中文網路,最是厭惡諸如此類的小人言,“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去了哪裡?放任小人言橫行,則皆世小人也。
為什麼會覺得童丐可以存在?幾歲大的殘疾孩子沿街乞討沒什麼大不了?何時才是大不了,當你的孩子被拐走了,扳斷了手腳扔在街上討錢,才是大不了了嗎?
這不對!無論那些孩子和那些乞丐是什麼關係,這樣不對,孩子不是包括父母等誰人的工具,他們是一個個活生生的個體。
因為現實和觀念的雙重失效,一個路人沒有對孩子伸出援手,可悲卻可以理解。但他不應該說甚麼“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他應該不滿,應該羞愧,對這種現狀的、對國家的和對自己的,應該說:“我不想繼續這樣了。”
這樣的想法越多,其中總有人會實際行動,像廣州白雲區的那群普通市民,像我。
當整個國家和人民都有這樣的意識以及行動,事情就好了,這才是發展。
而不是什麼都不去想,不是當鴕鳥的逃避問題,不是拿他國的問題來掩蓋,不是連一聲“我不滿意有流浪兒童”都不捨得去說,不是感覺痛心和無奈就錯覺自己盡力了。
不要再說“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即使現實的困難重重,也要堅守正道,道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
子曰:“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說再多不去行動終究無用,我將成立一個專門救助中國流浪兒童的慈善基金會,與中國民間兒保機構合作推動中國兒保的發展。願吾之天真,能多讓幾個孩子的臉蛋重現笑容,多讓幾個破碎家庭重響歡笑。
也願中國各界名人共舉此事。古之士紳多好慈善,富人有更大的社會責任是一個古今共識,但慈善在當代中國亦如初生小草一般稚嫩,難以尋見。呔!富人名人飲飽食醉之餘,捐助回饋社會理當如此,否則一喻利小人罷。
每每到中國寺廟遊歷,必定香火鼎盛,人們把餘錢買花獻佛,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