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還不是一個真正入門的創業者。
創業最大的關鍵,就是用較少的資源,完成目標,以創造最大的獲利。
我有過一次非常不愉快的投資經驗,一個親戚想創業,我成了義不容辭的投資人。因為是親戚,也就省略了所有的檢查和管控流程,只有在他有不得了的困難時,我才有機會去了解。只是每一次瞭解都會以再拿錢投資收場,這成了我最痛苦、最兩難的投資經驗,碰不得、說不得、退不得。
其中我也嘗試盡力協助,但經過幾次的溝通之後,我決定放棄,因為這位主事者連最基本的創業觀念都沒有。
第一次溝通,這位創業者告訴我,因為對環境不熟悉(創業地點在大陸,不在臺灣),所以做錯一些判斷,如果有人告訴他大陸的一些潛規則,他就不會犯錯。
第二次溝通,他告訴我,他的團隊成員不足、不夠好、工作者不稱職……所以他做不好。
第三次溝通,他又告訴我,他手中的資金不足,如果資金充足,他就可以買到價位更低的原料,可以買更高效率的機器,可以有更低價的產品……就可以賺錢。
幾次的溝通,都歸納出一個結論:“不足”,從環境的理解不足、團隊能力不足,到資金不足。對這位主事者而言,創業所需要的資源,沒有一項他足夠,因此經營不善,理所當然。
“不足”才是創業的起點
不幸的是,“不足”正是創業的真相,創業就是從一個人的想象出發,用自己的能力、決心、毅力,突破所有的不足,包括理解、能力、資金、團隊等的不足,開創出一個全新的生意,把夢想變成真實,這就是創業。
而學院派的經營課程,對新事業的投資、創辦,則有不同的說法。事前要做市場調查,要做可行性分析,要做競爭對手比較,要寫完整的事業經營企劃書,要有幾年的財務試算,要有執行時間表,要有組織團隊規則,要慎選執行官。
學院派的說法都是對的,但這些絕對不是個人創業,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