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政府對此問題將抱什麼態度。不過,要在今天和11 月22 日這段時間
內使各國政府就此問題取得一致意見,恐怕是不可能的。可是如果您希望向
您的議會宣告,您認為魯爾法規的某些地方有修改的必要,並且您將提出修
改這些地方的懇求,那麼您得自己拿定主意是否願意這樣做。我們對此不會
提出什麼意見來。”對此,弗朗索瓦—龐賽也表示贊同。
阿登納笑了,他相信一旦加入魯爾專署,與各國在魯爾專署中合作共事,
自然而然就會發現法規的某些條款純屬多餘。就這一點他已有了在議會最後
辯論中取勝的絕對把握。
11 月22 日,在法國國民議會舉行對德政策辯論的同一天,阿登納同彼
得斯貝格的高階專員們進行了第三輪的磋商。這次會議的目的是要將過去會
談的結果以條文公報形式確定下來。會議開了11 個多小時,雙方就公報和議
定書的措辭進行了反覆商談。對阿登納來說,這是一項十分艱鉅的工作,他
發揮了年輕時做律師事務所助理練就的與人交道的才能,儘可能設法要求盟
國排除掉可能受到社會民主黨人最激烈攻擊的部分。最艱難的是草擬有關聯
邦共和國參加魯爾專署一節的措辭。這一點之所以特別棘手,不僅是因為魯
爾問題本身的敏感性,而且還因為1948 年12 月魯爾法規公佈之時,他作為
英佔區基督教民主聯盟主席時曾對它採取了非常激烈的反對態度。阿登納希
望在彼得斯貝格議定書公報中對此問題特別作出說明,以保持立場的一致
性,但三國高階專員反對這種做法,強調不允許聯邦政府在有條件的情況下
參加魯爾專署。經過反覆談判,盟國方面同意阿登納在聯邦議院說明中講出
他希望講的話。
最令阿登納感到滿意的是經過幾次的商談,高階專員們同意確定從拆除
裝置專案單上刪去的工廠由原來的6 個增加到12 個,這等於使聯邦政府80
%的要求得到了實現。當然,德國提出的所有願望和申請並沒有完全實現,
比如阿登納提議建立一個有德國參加的西歐國家鋼鐵生產的統一機構,以審
查這些國家鋼的生產和需要,以及讓外國資本參加德國的工業投資籌建議,
盟國便認為時機尚不成熟,未予討論。但毫無疑問,在彼得斯貝格山形成了
聯邦德國與盟國就德國發展問題進行討論與合作的良好開端。
歷次磋商的結果以條文公報的形式確定了下來,彼得斯貝格議定書反覆
強調了會談雙方的“相互信任與合作”,並指出雙方在彼得斯貝格商談的首
要目標是使聯邦共和國作為熱愛和平的成員加入歐洲大家庭。為了實現這一
目標,應該透過聯邦共和國參加一切有關國際組織,並透過同其它各國發展
貿易和建立領事關係,有力促進德國同西歐各國在各方面合作。“三國高階
專員和聯邦總理都認為,在這條道路上的進步,必須以有利於重新恢復西歐
的真正安全感為基礎,這是他們努力的首要目標。對此,觀點和意圖廣泛的
一致堅定了他們的這一信念。”
彼得斯貝格議定書共列10 點。這10 點內容涉及同意德國參加所有國際
組織、同意聯邦政府同外國建立領事和貿易關係等等,它的簽定對剛剛成立
兩個月的聯邦德國來說意義重大。它不僅為德國的恢復與經濟建設鋪平了道
路,而且具有高度的政治意義。阿登納情不自禁地稱這“是政治上具有的一
個偉大成果。戰敗以來,第一次正式承認了我們的平等地位,使我們第一次
又重新踏入國際範圍中了。”
但是,也應看到彼得斯貝格議定書的另一面:西德踏入國際社會與殘留
的歧視性待遇是並存的。造成這種矛盾特徵的主要原因在於西方國家對德政
策的兩重性:一方面冷戰全球戰略要求扶持西德、另一方面盟國又擔心德國
重新崛起會危及和平。阿登納需要聯邦議院透過議定書,他必須沒法使作為
國民代表的議員們對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