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死於清軍之手,他的屍體由其寧波同鄉出資收斂,葬於杭州南屏山北麓的荔枝峰下。
一腔忠憤血 飛濺於群虜(3)
乾隆四十一年,虜君“賜”諡張煌言為“忠烈”。所以,張煌言的墓碑是“皇清賜諡忠烈明兵部尚書蒼水張公之墓”。
在“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中,張煌言的墳墓和碑石皆被搗毀,直至1983年才得以修復。虜君賜修墓,漢人復砸碑。其間輾轉,發人深思。
一代完人張煌言,時至今日,知者寥寥無幾。在他的家鄉寧波,旅遊者只知有天一閣、保國寺,從不知有“張蒼水故居”。即使有人看見這個指示牌,想必也不知“張蒼水”為何人也,說不定誤認為是哪位紅頂商人的大宅院。當然,有人愛看改編自鴛鴦蝴蝶派的影視劇,也可能把張蒼水誤認為張恨水。
在今日中國,言及南明,連妓女李香君、顧橫波、柳如是等人,都比張煌言、張名振、夏完淳等人“有名”,畢竟她們是《桃花扇》等劇目的豔麗主角啊。香豔秦淮,妓女紅杉,撩動世人遐思心腸。至於張煌言嗎,我們偉大祖國的舞臺熒屏,皆是大清皇帝的文功武治,我從未看見哪怕有一個單本戲或單本電視劇出現他的身影。
可悲!可嘆!
明末清初,是中國歷史波譎雲詭、地動山搖的大動盪時期,自1618年(萬曆四十六年,後金天命三年)至1664年(康熙三年)的四十六年間,有名有姓背明降清的“貳臣”有一百三十六人,但死於抗清殉明的忠臣孝子,卻多達三千七百八十七人。這個數字,不是明末遺民杜撰,而是乾隆清政府《勝朝殉節諸臣錄》的官方統計數字(勝朝,是指被滅亡的明朝)。
大漢忠烈,真是不絕如縷。所有這些人,或為封疆大臣,或為布衣文士,國難之時,他們皆臨危不懼,挺身赴難,百屈不撓,殺身成仁。
痛呼天地痛,山川草不悲。透過他們的人生軌跡,我們確確實實能更加堅定中華民族精神本質的信仰。
相較之下,李永芳、孔有德、吳三桂、洪承疇、尚可喜、許定國、鄭芝龍、孫可望、駱養性、馮銓、孫之獬這樣的貳臣賊子,屈膝虜夷,同流合汙,殘殺同胞。他們的低下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