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部分(3 / 4)

釣,震澤難回範蠢船。

生比鴻毛猶負國,死留碧血欲支天。

忠貞自是孤臣事,敢望千秋春史傳。

船行途中,夜半時分,張煌言忽聽有人低聲吟唱《蘇武牧羊曲》,大英雄立刻起身和歌,慷慨激昂。仔細一看,唱曲人乃看守士兵之一的史丙。

張煌言知道對方“勸死”的心意,說:“你真是有心人!你放心,我作為大明兵部尚書,絕對會為國盡忠,含笑而死,不會給大明朝丟臉!”

入杭州後,張煌方賦《入武林詩》,更加堅定了以死報國之心:

國破家亡欲何之?西子湖頭有我師。

日月雙懸於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

慚將赤手分三席,擬為丹心借一枝。

他日素車東浙路,怒濤豈必屬鴟夷。

字裡行間,岳飛、于謙兩位前輩先烈,成為張煌言的精神支柱。

清朝的浙江巡撫張傑親自迎接,待以貴客之禮。張煌言不卑不亢,與清朝督撫官員分庭抗禮,岸然高坐,寒喧閒話。

漢奸張傑等人皆知,張煌言心堅為明不可勸轉,所以,相見許久,皆略談閒語海中之事,閉口不敢提招降的問題。

言談之間,還有降清的不少從前張煌言部將來拜,均涕泣行禮。

對這些人,張煌言略微頷首示意。

敘談許久,清朝巡撫張傑終於開勸:

“張老爺,您如果肯降大清,富貴功名,即可立致!”

張煌言臉色一變,起身斥責:“這等事豈可與我講,我惟求速死而已!”言畢離席。

清官清將,皆離席恭送,沉默久之。

張傑下令,將張煌言與被俘諸人軟禁於豪宅之中。

這些清朝的文官武將之所以不甚堅勸張煌言降清,在於他們學深知這位張先生的大義凜然。因為,早在先前相互往來的書信中,張煌言已經明白無誤地表示了自己的堅定信念。

〃執事(指清朝總督趙廷臣等人)為新朝佐命,僕(張煌言自指)為明室孤臣,時地不同,志趣亦異。功名富貴既付之浮雲,成敗利鈍亦聽天之命。寧為文文山(即文天祥),決不為許仲平(即南宋末降元的許衡);若為劉處士(即南宋末降元的劉秉忠),何不為陸丞相(即陸秀夫)乎!”

遭受軟禁期間,張煌言欲絕食,其參軍羅倫又勸:“大丈夫死忠,任其處置,死得分明即可。張公您該吃吃,該飲飲。”

這位羅倫,本是鎮江書生,南京之役時,開始追隨張煌言。鄭成功敗走之際,他曾駕一吐小舟追趕海舟,登船苦勸:“您兵勢尚強,奈何因小小挫敗即奔。清兵勝後必驕怠,如果您現在回帆反擊,定破南京。”喪膽落魄之餘,鄭成功不聽,令人把羅倫挾去。羅倫當時在船上頓足號慟,士眾感動。有這樣的忠貞之士陪伴,張煌言肯定心中更感安定。

被俘期間,張煌言終日方巾葛衣,南面而坐,以示不忘故君。

臨到刑場前,他提筆欣然,作詩二首,表其忠貞之態:

其一

揶揄一息尚圖存,吞炭吞氈可共論?復望臣靡興夏祀,祗憑帝眷答商孫。衣冠猶帶雲霞色,旌旆仍留日月痕。贏得孤臣同碩果,也留正氣在乾坤。

其二

不堪百折播孤臣,一望蒼茫九死身;獨挽龍髯空問鼎,姑留螳臂強當輪。謀同曹社非無鬼,哭向秦廷那有人!可是紅羊剛換劫,黃雲白草未曾春?

這兩首詩,諸書皆無,惟載於《明秀南略》一書中。

“螳臂擋車”,在文革以後的大批判語境中,皆比喻頑固不化者。但張煌言“姑留螳臂當輪”的悲壯,恰恰顯示了百死愁絕之中我們那種勃勃不屈的民族精神。

浙江地方政府報告上達北京後,對張煌言的處置,清廷內部研究一個月之久。有人建議把張煌言押送北京處斬,有人建議對他優待釋放以招降南明殘眾,有人建議暫先把他拘押在杭州,議來議去,日久不決。

最後,經清廷部議,得出如下裁決:“解北恐途中不測,拘留懼禍根不除,不如殺之。”

清廷既怕張煌言押送北京途中有人劫囚車,又怕把他押在杭州給明朝遺民心中留希望,最終只能想出殺人一招。

古人云:“死天下事易,成天下事難。”於張煌言來講,身死天下事,且死而有真成,造就大漢民族士氣剛風,求仁得仁,為義赴義,殉節死國,成就了中華烈士又一個千古流傳的佳話。

張煌言死後,由於其妻子已經三天前早於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