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40%的產品,包括箱型風扇的關鍵零部件都在中國製造。而箱型風扇在沃爾瑪商店的售價如今已降至10美元。有人抱怨說,這種價格正是將美國貿易赤字推向空前的也可能是無法承受的高點的元兇。
只要看一下其他發達國家的情況,你就不難明白沃爾瑪百貨的影響有多大。2002年,沃爾瑪百貨從中國向美國共出口了120億美元的商品,2003年增長到150億美元,佔美國對中國貿易逆差的28%。假如將沃爾瑪百貨視為一個獨立國家(有人認為它就是,而且有幾個國家還向本頓維爾派了大使)的話,那麼它作為進口中國貨的國家,排名在德國和英國前面。我們還可以拿沃爾瑪和歐洲的百貨商做個有趣的比較,例如,在2002年和2003年,法國的家樂福先後從中國進口了16億和20億美元的商品;英國的百安居(B&Q)進口了10億和13億美元的商品,法國的歐尚兩年各進口了約3億美元的商品,日本的伊藤榮堂兩年各為15億美元。按人口比例算,歐洲的百貨商若想擁有沃爾瑪在美國的影響力,那麼上述從中國的進口額都必須再增加一倍。
另一方面看,歐洲和日本的消費形式通常比美國落後好幾年的時間。若考慮到這一點,歐洲和日本的數字其實已相當龐大,而且還在持續增大。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他們很快就會接近美國的數字。
以整體的貿易平衡來看,沃爾瑪與中國的合資企業,是美國對中國的貿易赤字不斷增大的一個重要因素。沃爾瑪在中國的採購量總計佔美中雙邊貿易逆差的10%強。一旦赤字持續擴大,美國政府勢必要對中國施加更大的壓力:要求中國的人民幣升值,並對從中國進口設定某些限制。但沃爾瑪的亞洲總裁鍾浩威心裡很清楚沃爾瑪應該站在哪一邊,他說:“對美國消費者來說,這是一個拙劣的做法。”
從血汗工廠到無塵室(1)
再回到浦東地區,這裡已經完全變了樣,看不到替沃爾瑪百貨公司賣命的血汗工廠,眼前是上海最重要的新工廠的一片閃閃發亮的白色廠房。這就是中芯國際積體電路(SMlC)有限公司花費18億美元所打造的中國第一座半導體晶片廠。董事長張汝京親自到大門口迎接我們,在進廠參觀無塵室(製造半導體的廠房,通常裝設有一股向下吹的氣流,讓廠房內的空氣維持幾近無塵的狀態)的裝置之前,我們先穿上鞋罩、戴上頭罩、穿上白色大褂。當今有一股強大的力量不斷將生意推向中國,張汝京便是這股力量的象徵。張汝京1949年在南京出生,共產黨解放中國大陸後隨父母來到臺灣高雄,並在這裡長大。在臺灣大學畢業並服完兵役以後,他來到布法羅城的紐約州立大學學習,於1977年取得工程系碩士學位。接下來,得州儀器招聘他來到達拉斯。在那裡他負責研發供空軍使用的語音合成器,他的發明最後被應用在得州儀器的發聲兒童玩具上。在得州儀器,張汝京很快進入由傳奇人物、積體電路發明人之一的傑克?基爾比所領導的小組,該小組的任務是繼續開發當時公司的核心專案——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RAM)。在掌握這一關鍵裝置的專門技術後,他被派往新加坡、義大利和日本,負責監督公司在這些地區的矽片廠建設情況。1997年,張汝京雖然已經是美國公民,卻決定回臺灣協助建設世大半導體制造公司。數年之後,世大與臺灣的另一家大公司合併,張因對計劃中的裁員有異議而離開了公司。後來他和一些投資者及以前的客戶集資16億美元,作為建新廠的啟動資金,他帶著這筆錢前往中國大陸尋找建廠的地點。這時恰逢中國提出了一個吸引半導體廠商到中國投資的高科技計劃,他來得正是時候。
雖然中國在DVD、微波爐和電視領域是世界最大的生產國,但這些產品的核心零件——半導體晶片的80%需要從境外進口。例如,在2000年,中國內地的半導體產量僅9億美元,而臺灣是110億美元,韓國是124億美元。中國內地的工廠無法滿足快速成長的需求,政府官員和企業高管們一致認為,發展國內的半導體產業已是刻不容緩的事,唯有如此才能促進整個工業基礎的進一步發展。誠如中國半導體行業理事會會長俞忠鈺所言:“半導體是資訊科技產業的關鍵,我們要繼續發展,就必須擁有這方面的技術。”資訊產業部的官員、半導體行業理事會秘書長徐小田還補充說:“世界上的很多電腦和手機是我們造的,將來半導體同樣也會是這樣。”
然而,要發展半導體產業,中國不僅需要外國的資金,而且更需要國外的人才和技術。九〇九計劃就是一個設立晶片廠和發展專業技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