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遞這些訊息的同時,新四軍中一些傳奇人物的名字也在群眾中流傳開來,其中就有陳毅。
打這以後,上海各界慕名向新四軍捐錢捐物的絡繹不絕。
有的醫生帶著藥品、醫療器械來找陳毅,表示願意加入新四軍。
更有一批批青年學生和文化人,結伴找上門來,表示願意參加“江抗”。
陳毅所預言的1949年進上海並受到夾道歡迎,果真成為事實。
這既是一個巧合,也是歷史的必然。
這一次是以勝利之師的姿態,堂堂正正、威武雄壯地進入上海,真正受到了萬人空巷的夾道歡迎,到處是鮮花彩旗的海洋和歡聲笑語。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十一、上海情結(下)(2)
陳毅就是這支受到熱烈歡迎的勝利之師中的一員,是這新誕生的東方大都市的首任市長。
然而此時此刻陳毅並沒有在這支有著許多神秘色彩的隊伍之中。
人們驚奇地發現,行進在他們面前的這支浩浩蕩蕩的不見頭尾的隊伍,未見得有什麼特別。
無論走過來的騎兵也好,隆隆開過的坦克、戰車也好,或是從面前走過的扛著機槍步槍的步兵縱隊、騾馬拉著的炮車縱隊也好,全都平平常常,誰也不是三頭六臂,怎麼國民黨湯恩伯集團二十餘萬人的裝備精良又有美國人撐腰的軍隊那樣不經打?說完蛋就完蛋了?更令人驚奇的是,這支受到傾城歡迎的軍隊,以非常獨特的方式進入上海。
上海市民從睡夢中醒來,看見街道兩邊人行道上,無遮無蓋地睡著一排排解放軍。
江南5月的夜晚,風吹在身上依然寒意逼人,睡在冰涼的地面上當然不會好受。
可是這些對他們似乎絲毫沒有感覺到。
許多市民禁不住觸景生情,眼睛溼潤了,一下縮短了同解放軍的距離。
“解放軍困馬路”的新聞迅速傳開,其政治威力勝過千百顆威力無比的重型炸彈,把國民黨政權多少年來對共產黨和共產黨所領導的軍隊的種種詆譭和惡意宣傳,通通擊個粉碎。
解放軍向上海市中心區攻擊時,陳毅遠在總前委、華東局和華東軍區機關所在地的丹陽,同總前委書記鄧小平一起在那裡坐鎮指揮,當然不可能出現在最初接受市民歡迎的入城部隊的佇列中。
但困馬路這件事,找根源得找到陳毅那裡。
早在渡江戰役前,三野司令部還住在徐州賈汪,陳毅要城市政策組的曹漫之組織起草一份“入城守則”。
後來,不知他從哪裡找來幾本古書,說不知在哪本史書上有過軍隊“不入民宅”的記載。
你們查一查,這一條得寫上。
經過一番考證,“不入民宅”這一條終於正式列入總前委討論透過的“入城守則”中。
像任何新事物出現一樣,有人贊成,必然有人反對。
個別師長、團長也想不通,提出諸如遇到下大雨怎麼辦?戰士生病進門要個水、伙房燒飯進去借個火總行吧?等等。
陳毅知道了斬釘截鐵地說:“這一條一定要執行!說不入民宅就是不準入民宅,天王老子也不行!這是我們人民解放軍送給上海人民的‘見面禮’!”
中共中央肯定了總前委透過的有關入城守則的報告,毛澤東在報告上批了八個字:“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正是解放軍官兵心中裝著人民,他們才對人民有深厚的感情,處處想著維護人民利益,寧肯自己受苦受冷睡馬路,也不願給群眾添麻煩。
當時新華社派駐第二十七軍的隨軍記者艾煊所寫的兩則戰地通訊,披露了那些解放軍中普普通通的官兵的真實感情:隊伍一面搜尋一面前進。
提著衝鋒槍的戰士,在林森路上靜靜地向前躍進……行進佇列裡,時時發出輕微的歡笑聲,雖然前面指揮員時時發出“摘下槍帽”、“不要說話”等口令,雖然我們還有嚴肅的戰鬥任務,可是急切和上海人民見面的心情,是無法掩蓋的。
市民都在安靜的睡夢中,樓視窗偶然探出頭來,望望這一平凡的行列,我們真想高叫:“解放軍來了!”
可是戰鬥情況馬上壓抑了這種興奮,讓喜悅的血流,在自己渾身衝擊。
戰爭給人們創造了一種特殊的生活式樣……有時,接連著一兩個晝夜都是在硝煙塞鼻、震聾耳朵,在反覆衝殺中度過的。
從蘇中七戰七捷到淞滬前線的三年解放戰爭的漫長日子中,這些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