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有錢難買我願意(1 / 2)

小說:神豪UP主 作者:雅玩居士

,神豪up主

丁旭不由感嘆,現如今送喜歡的人出道已經成為當代年輕人最熱門的娛樂之一?

又是一年選秀季。和很多看選秀的年輕人一樣,自己喜歡的選手鏡頭多一點,人設好一點,造型漂亮一點,能接到商業合作。

跟朋友閒聊最喜歡的選手是誰,為喜歡的選手奔走相告、投票拉票、留言支援已經是許多選秀觀眾的常規流程。即便你不追星,也很容易發現,現在觀眾的話語權變得越來越大,存在感越來越強。

不只是狂熱的秀粉,如今的年輕人追星,已經逐漸有從個人追星到組織化追星。

從單向度地觀看,變成反向影響、控評、決定誰是明星、存活多長時間。

從單純消費者,變成決定偶像價值、商品定價,創造商品、成為商品的複雜角色。

簡直能發展成一門《當代追星學》?

當代青年看劇看選秀有一大特點,看劇看綜藝,不只是看,也要有更多二次創造,更多參與感。

這種參與感來自發彈幕式的跟其他觀眾的連線討論,飯圈黑話就是一套能夠讓觀眾有強烈參與感的獨特語言,觀眾不只是被動看,還要主動認親,用我老婆、全程姨母笑、媽媽愛你、我兒媳婦來表達對偶像的喜愛。

這些飯圈用詞一方面的確是在向喜歡的偶像表達情感,另一方面也是在向同好的同伴傳達我們是一個陣營的。

因為帶有極強的站隊和情緒特點,所以飯圈用語強勢地滲透到網際網路的各個角落。於是能看到粉絲支援的偶像出道,就像球迷支援的球隊奪冠一樣的狂歡。

超八成粉絲買過明星代言產品,七成買過周邊。清楚或懵懂地,投入選秀節目的觀眾大多接受了這樣一串邏輯,即情感=金錢=勞動=資料=流量=號召力。

年輕人以這種方式向品牌、經紀公司證明偶像的商業價值,來爭取最好最多的資源。

觀眾對偶像最直接的愛的體現,就是替偶像創造商業收入。從追星到哥哥只有我們了,年輕人很容易受到被需要的感召,自覺自發與經濟公司分攤培養責任。

從養成式的偶像身上,獲得情感寄託、遊戲般升級成長的體驗以及粉絲共同體的歸屬感。即使不花大價錢,這樣的氛圍下,他們也非常有可能在精神上支援選手,投一投免費票,轉評贊。

如果追星時間夠久,大概會經歷這樣一個心理轉變:過去花錢買專輯買海報是為了哄自己開心,現在花錢多少是幫助自家偶像爭取更多資源。

愛豆的代言牛逼=愛豆牛逼=我牛逼!

偶像工業正在前所未有地和商業價值掛鉤,品牌方透過數字瞭解藝人匹配度、潛在風險、粉絲質量、獲客成本,再確定合作物件。

現在,粉絲花了多少錢成為終極衡量標準,過去200萬的合作費用,現在變成“先給100萬,後面100萬看粉絲的購買量”。

節目設計讓觀眾為選手打投、在淘汰選手中撈人、組織粉絲見面會等賽制,而品牌提供的,除了禮物開箱、為選手改善伙食,還有額外的照片、vlog、開屏、直播、中插廣告、片尾鏡頭。

比如《青你3》的品牌營銷包括,一段時間內直拍影片播放量最高的選手,最終獲得各app的開屏曝光權,或者根據微博、轉發和得票資料綜合得出的指標,計算出排名靠前的選手,獎勵出現在節目正片的彩蛋。

在排名長期佔據優勢的情況下,粉絲甚至能替選手爭取到代言機會。於是相應形成了林林總總的資料榜單,粉絲的積極性和話語權被激發,節目外的參與感由此而來。

在更普遍的心理層面上,偶像正從以往的仰視、造神,變成平視的、更親近的男友、老婆、兒女、侄子,年輕人更願意供養偶像。反映在生活上,就是期待和養成式偶像共同進步,為了配得上ta,自己也要加油。

在人均用顯微鏡看節目的情況下,廣告、鏡頭量成為最直接反映節目和金主認可的指標。在微博、豆瓣,這兩項資料常被統計出來,以秒為單位,衡量選手在各檔綜藝的待遇。

以品牌來說,既然它的意義在於提供商業價值已經成為共識,問題是究竟要以什麼方式呈現。

當進行到一半的節目不分青紅皂白地被鏡頭打斷,女明星一邊把微商產品抹在手上,一邊面無表情念著口播,一種糊弄的感覺撲面而來?

一般人眼中不喜歡的選手出現、製作廉價、時間過長、表現做作都會成為快進的理由。而故事線是選秀綜藝的樂趣所在,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