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能力來說,有兩個東西比死記硬背更重要,一個是他要知道到哪裡去尋找他所需要的,比 他能夠記憶許許多多的知識重要;再一個是他綜合使用這些知識進行新的創造的能力,比他懂得許多公式重要 。死記硬背,既不會讓一個人知識豐富,也不會讓一個人變得聰明。這就是我的觀點。”
無獨有偶,上海外國語學校的一個名叫周貝尼的畢業生在哈佛學成回國後,有人問她,哈佛給你留下印象 最深的是什麼?她說,在留學哈佛期間感悟最深的就是哈佛教育精華所在:它給予學生的不是金子,而是一根 點金棒。
可見,作為一個新時代的有眼光的父母,不必眼盯著孩子手裡的分數而喜笑怒罵,你真正應該關心的是孩 子面對陌生領域是否有正確的方法,去得到他想要的答案,當他嘗試創造時,當他對現有的知識提出自己的看 法時,你所要做的就是鼓勵和欣賞。
因為,思維活躍的孩子更善於幻想和虛構。有的父母難以擺脫傳統的思想,認為孩子幻想和虛構就是在瞎 想瞎說,或者令人費解。而絕大部分的想像力,就這樣在孩子幼年時期被扼殺了。所以,聰明的父母應當對孩 子的想像力加以鼓勵,表示支援,引導孩子向正確的方向繼續大膽想像,千萬不要人為地折斷了孩子思考的翅 膀。
玩出想像力和創造力
曾經看到過一則報道:一位名叫明明的小學生,家長每天把他的時間安排得滿滿的,放學後不是上英語課 就是上鋼琴課。從三年級開始,家長髮現,明明每天對學習不僅沒有興趣甚至充滿厭惡,學琴時也心不在焉, 整天打不起精神來,學習成績明顯下降。一位心理學博士全面檢查了孩子的智力和學習狀況後,開出一個出人 意料的“藥方”:讓孩子每天放學後痛痛快快地玩上一個小時。家長將信將疑地照做了,結果不出一個月,明 明不但臉上多了笑容,學習成績也直線上升。
這位心理學家說:明明的個案帶有很大的普遍性。“玩”是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中規定的兒童的一項 重要權利,但目前小學生中普遍存在孩子“玩”的時間太少的現象。明明正是因為被剝奪了玩的權利,從而造 成了厭學的情緒。
“玩”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認識環境、探索世界的最自然、最主要的方式。“玩”不僅僅是娛樂,也是 一種鍛鍊,更是一種學習,因為孩子在玩的過程中,要開動腦筋,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要具體去實踐,這樣既 能增強孩子的想象力,培養其創造才能,又能鍛鍊其實踐能力。此外,孩子在與同伴玩的過程中,還能發展交 往能力,增強孩子們之間的友誼。因此,只要孩子玩的適當,不僅不會影響學習,還會促進孩子的全面發展。
我們發現,只要是孩子感興趣的東西,他們很快就能學會,可是他們認為乏味的東西,隨你軟硬兼施,收 效都不會很好,有時候反倒破壞了孩子的求知慾。這就像我們吃東西,愛吃的東西能吃很多,不愛吃的東西, 如果硬逼著吃下,不管是誰,都不會覺得高興,有時候還會反胃。
有些父母就是見不得孩子玩,認為這是在浪費時間,忽略了“玩”的意義。有的小孩子雖然愛玩,但學習 卻不錯,說明他已經有了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磨刀不誤砍柴功,愛玩,還可以經常保持愉快的心情,開開心 心地坐在書桌旁,學習起來就會事半功倍。有的同學每次學習前都會想辦法調整情緒,想一些愉快的事情,做 一些愉快的遊戲,等到情緒飽滿的時候,再進入學習狀態,學習效率極高。
那麼,父母不讓孩子玩,結果又會怎樣呢?迫於父母的權威,他們不得不放棄玩的時間,玩的打算,可是 ,又於心不甘,身在曹營心在漢,也是迫不得已的事情。一旦父母發現孩子心不在焉,自然少不了一番數落, 本來已經很委屈的孩子這下更沒心思學習了,要麼坐在那兒發呆,要麼揹著父母搞地下活動,總之,想要他靜 下心來學習,基本上不大可能。玩,就索性讓孩子玩得痛快,讓孩子玩得沒有負擔,將心靈放縱,開開心心地 享受快樂的時光。
德國偉大的詩人歌德的父親從小就精心培養歌德。為了使他能夠欣賞美,就經常帶他到城裡參觀建築物, 一邊參觀,一邊講述有關的歷史,以便同時培養他對歷史的愛好。也給他講自己遊歷過的各地方的風土人情, 以培養歌德對地理的愛好。這樣在玩的過程中,小歌德愉快地接受到了父親的教育。當歌德4歲半的時候,祖母 就送給他木偶劇模型,以培養他對戲劇的興趣。歌德的母親對歌德更加關懷,差不多每天都給他講故事,而且 沒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