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國家的發展專案提供了數不盡的貸款。那麼,為什麼不可以透過減免債務並使用貸款引誘這些國家進入西方世界的全球政治經濟控制之網呢?這些國家根據借款主導的經濟發展理論,被像約翰·珀金斯這樣的“經濟殺手”所誘惑,願意借款興建宏大的專案,並認為這些專案將帶來繁榮和現代化。向這些國家提供大筆資金還有助於贏得新第三世界權貴們的效忠,因為這些權貴們處於需要為他們的政治追隨者、盟友以及他們的家庭帶來榮耀的壓力之下。這使腐敗的可能似乎是無限的。這種可能還提供了進一步的機會使第三世界的領導者們陷入與西方世界建立的關係中,難以自拔,從而實現對這些國家的控制。結果使這些第三世界領導者放棄依靠自己的力量,最終走上一條可能不僅是更嚴峻,而且是更危險的發展道路。
債務繁榮到破滅:對第三世界的侵蝕
1973年的贖罪日戰爭和隨後的阿拉伯石油禁運導致了1974~1976年的滯脹危機,並標誌著二戰後繁榮的結束。其造成的後果之一就是第一世界的主要銀行中,充滿了歐佩克國家儲蓄的石油美元(Petrodollar)。如果這數以十億計的美元(1973~1981年間約有4500億美元)都堆積在銀行賬戶中,其結果將會是吸乾全球資金的流動性,加劇石油價格暴漲所帶來的衰退效應。該怎麼辦呢?國際貨幣體系面臨著20世紀30年代癱瘓以來的最
蟲工木橋◇BOOK。◇歡◇迎訪◇問◇
第9節:第1章 全球帝國:控制之網(4)
嚴重危機,而解決辦法就是將這些石油美元作為借款重新流回發展中國家。例如,巴西就借了1000億美元,用來建設鋼鐵廠、大壩、高速公路、鐵路線和核電站等一攬子專案。④
S·C·格溫在“兜售金錢及其附屬物”一文中寫到,大量借錢給第三世界的繁榮景象於1982年8月急轉直下。當時的情形是:首先是墨西哥,隨後其他第三世界國家紛紛宣佈它們沒有能力償還到期債務。隨後則是一系列變相拖欠。為此,借貸雙方採取了債務重組、滾動貸款、追加借款、債務償還計劃等一系列措施。所有這些措施都宣稱其目的是幫助債務國站穩腳跟。然而,這些措施實施的結果卻與所宣稱的目標相反。第三世界的債務從1973年的1300億美元漲到了1982年的6120億美元,到2006年竟達到了3?2萬億美元。詹姆斯·S·亨利在“債務減免的幻覺”中對此進行了闡述。
20世紀70年代滯脹危機的另一個結果是政府不再相信正統的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理論(這種理論強調政府主導的經濟發展),而轉向採取自由放任政策,鼓勵企業競爭。北美之外,通常稱之為新自由主義政策。這一轉變的標準擁護者有美國的羅納德·里根和英國的撒切爾夫人。在國際上,世界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積極推動新自由主義模式的實施。
目前,已有數十個國家按照IMF的結構調整計劃(SAP)執行,但是這些國家幾乎不能完成IMF所要求的改革,或許正因如此,它們尚未重獲金融健康和經濟獨立。
經濟殺手:隱藏於表面之下
那些為全球帝國霸權利益服務的人扮演著多種角色。正如約翰·珀金斯指出的,“我的職員中每人都有一個頭銜——金融分析師、社會學家、經濟學家等,但所有這些頭銜都不能表明他們的真正身份——一個經濟殺手。”倫敦銀行設立了一個離岸分支機構,其員工擁有名牌大學的學位,穿著打扮與你在城市中或華爾街見到的職員沒什麼兩樣。但他們每天的工作卻是掩蓋被盜用的資金,清洗販毒的黑錢以及幫助跨國公司逃稅。他們是經濟殺手。國際貨幣組織的一個工作組來到某個非洲國家的首都,該工作組擁有增加必要貸款的權力,但非洲國家獲得這些貸款的條件是削減教育經費,開放本國經濟,允許北美和歐洲的出口商向本國傾銷商品。這種工作組也是經濟殺手。一個諮詢師在巴格達由美軍保護的“自由區” 裡開了一家店鋪,他重寫了開採伊拉克石油儲備的法律,他也是一個經濟殺手。
經濟殺手採用的手段有些是合法的,事實上有些行為就是由政府或其他官方機構執行的;有些則處於灰色區域中;還有些卻違反了各種各樣的法律。由於受惠者的權勢是如此之大,以致幾乎沒有人對這些行為提出質疑。一個植根於第一世界的資本主義精英分子集團,夥同第三世界的客戶們努力按他們的意願安排世界。在這樣的世界中,唯一值得他們關注的是美元,人並不重要,地球上數十億的普通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