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宗慶後的最後全勝。達能主動示好,已經給足了他面子,現在等待的是宗慶後也退一大步,讓出足夠的空間來進行和談。
在根本利益上,達能很難退步。作為全球上市公司,任何一種正或負的訊息面都會影響其股價。如2007年12月11日,當商標歸屬仲裁結果的不利訊息傳出後,達能股價應聲下跌歐元,跌幅,跌至59歐元。 中國因素對達能股價觸動如此之大,達能絕不會放棄維護其權益,必將爭取商標的歸屬權,雙方肯定還得進行一番激烈的明爭暗鬥。
而近段,達能在繼樂百氏經營一蹶不振、與光明乳業合作失敗後,又傳出與蒙牛的合作宣告夭折,如果再失去娃哈哈,那麼意味著在中國滿盤皆輸、十數載的苦心經營付諸流水。
範易謀“易謀”,但達能恐怕就沒有那麼容易搞掂了!果不其然。2008年4月14日出版的《財經》雜誌報道:2007年8月份,一名自稱“稅務研究愛好者”的舉報人,實名舉報宗慶後隱瞞鉅額境內外收入,未如實申報個人所得稅。而媒體從美國聯邦稅務法院網站獲悉,宗慶後針對美國稅務部門要求其繳納約2000萬美元稅款和罰金的訴訟申請,將於2009年6月22日開庭審理。而宗慶後之所以陷入“個稅門”,幕後“捅刀者”高度疑似達能。
雙方果真“魚死網破”才善罷甘休?
【財富觀察】
民營企業的“帽子戲法”
“帽子戲法”是英文Hat…trick的意譯,它源於劉易斯?卡洛爾的童話《愛麗絲漫遊奇境記》——書中一位制帽匠能夠出神入化地用帽子變戲法。
後來,“帽子戲法”被借用到英國的板球比賽之中。板球隊員使用的球拍是一塊木板,打的是紅皮小球,凡進板球場觀賽的球迷都嚴格遵守著一條規矩:一邁進球場大門便須脫帽,這意味著對球場上所有球員、裁判和觀眾的尊重。在這裡,帽子就代表了尊重。 一般說來,板球投手能用連續3個球得分,是件相當牛的事。早在19世紀,每當板球俱樂部碰到這樣牛的事,便授予那個投手一頂帽子,作為一種至上的榮譽象徵,而且觀看比賽的觀眾也會脫下帽子向選手致意。
“帽子戲法”的稱呼後來越來越廣泛地運用於體育競賽場合,尤其是橄欖球比賽和足球比賽。只要運動員有獨中三元的表現,就譽稱為“帽子戲法”。
對於中國的民營企業家而言,商場無異於一場競爭慘烈的比賽。在瞬息萬變的賽場上,有的民營企業家們表現出了超強的適應能力——他們會根據實際情況,在“土帽子”、“紅帽子”、“洋帽子”之間巧妙地自由轉換,上演了一出出精彩的“帽子戲法”。
第二章 首富們的肉搏戰(26)
“紅帽子”的悲喜
有這樣一個故事:在西部某省,有一家知名私營企業,經營的是涉外業務的賓館。老總辦公室原來掛有一張價值不菲的虎皮,因為業務蒸蒸日上,需要對賓館進行重新裝修,於是這位老總決定把它先拿回家儲存。不多久,他卻接到了檢查機關的起訴書,罪名是侵佔集體財產。他才想起,自己的企業曾經掛靠過國有單位。幾經折騰,最後雖然免除了牢獄之災,但企業卻因此垮了,他也只得遠走他鄉。
這個故事具有寓言的意義——民營企業是羊,雖然反應靈活卻體格孱弱,即使戴上“紅帽子”披上“虎皮”行得一時的威風,但在關鍵時候卻往往丟盔棄甲敗下陣來。
與上述民營企業家的“悲壯”相比,有“紅色民營企業家”之稱的蔣錫培則更顯機智與幸運,在企業發展的20年時間裡,把“紅帽子”戴了又取、取了又戴,而企業卻在這眼花繚亂的戴取之間飛速發展。
1991年,蔣錫培在家鄉某個開發區建廠。這個家庭式小作坊,主要產品只有照明用電線,生意卻出奇得好,成立當年即實現銷售收入462萬元,第二年更是達到了1800多萬元。但在考慮擴大生產規模時,蔣錫培卻遭到了銀行的“白眼”。 蔣清晰地記得當時去拜訪一位銀行行長:抱著一大堆甲魚、鮭魚等特產,蔣告訴行長自己有多得不得了的訂單,銀行資金投入進去一定可以得到豐厚的回報,但是行長也很無奈:“小蔣啊,不是我不支援你,國家的政策我也不能違背啊。”
蔣錫培靈機一動,主動向當地的鄉政府提出改制,把自辦企業變為了鄉辦企業。1992年後,正是江蘇及沿海地帶“戴紅帽子”現象盛行的時期,一頂“紅帽子”,意味著從銀行貸款、職工福利,到稅收,都可以得到政策支援。但是要獲得這頂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