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部分(3 / 4)

小說:中國秘密戰 作者:賴賴

周,成為共產黨的好朋友。鄧寶珊原是西北軍將領,被蔣介石從甘肅排擠到榆林。這個扼守延安東北通路的國民黨上將,從不參加反共軍事行動,緩解了陝甘寧邊區北面的壓力,還把自己的女兒送到延安抗大學習。

1942年春節,國民黨派駐晉察冀邊區的書記長田崑山路經延安。交際處長金城認為這人是個老右派、老特務,不予交往。毛澤東卻對金城交待:工作的重點一定要放在爭取團結頑固分子身上。毛澤東說,我們調查過國民黨的一個地方政府,一千三百多人中,真正反共頑固派只有四五十人,不到百分之四。對頑固派特務也要做具體分析,不能都看成堅決反共或願意投降日本的,更不能說他們都是親日派漢奸。對國民黨頑固派中的多數人仍要爭取聯合抗日,至少迫使他們在反共問題上採取中立態度,只有這樣才不會把國民黨頑固派和國民黨特務集團看成“漆黑一團”,在與他們的鬥爭中“束手無策”。毛澤東親自與田崑山長談。會見後田崑山對金城說:勾結日寇反共是可恥的

第六章 反間諜與反間計

以“拉出來”對“拉出去”(3)

抗戰期間的中國政壇趨向民主,各方高手得以登臺較量。蔣介石慣於運用特工手段,惹得中外輿論紛紛譴責。毛澤東、周恩來則眼界寬廣,中共的“拉出來”不只是搞情報,還包括搞統戰,搞外交,廣交朋友。

最危險的“美帝國主義”,也來到延安了。

1943年7月,美軍觀察組飛抵延安。反法西斯戰爭期間,蘇聯和美國變成盟友,中共也與美國合作抗日。美軍駐延安觀察組可不簡單,領隊包瑞德上校是中緬印戰區美軍參謀部的情報官員,中國通謝偉思、戴維斯是中緬印戰區參謀長史迪威上將的政治顧問,如果說這個觀察組的成員都是特務,並不過分。

中共中央為了接待這個美軍觀察組,特意成立一個外事組,中央辦公廳的楊尚昆任組長,中社部的王世英和交際處長金城任副組長。美軍觀察組抵達延安的當天,毛澤東親自宴請交談,八路軍作戰室敞開參觀,交際處架好無線電天線,聯防司令部騰出最好的石頭窯洞,這種態度,這種效率,頓時使得美軍觀察組感到延安的善意。國民黨倒是號稱與美軍友好,可美軍要求在重慶架設一部無線電天線,居然要十幾天才能完成。

中美之間抗日大方向一致,情報合作互利互惠。美軍觀察組在延安掌握了中共的大量實情,也為中共帶來外面的報刊資訊,定期航班還為各根據地領導幹部往來延安提供方便。這種合作一直貫穿到抗戰勝利,新上臺的杜魯門政府傾向反共,美國支援國民黨發動內戰,這個觀察組才撤離延安。

抗戰期間,中共對美工作相當成功。重慶的美國新聞處中,就有多名中共黨員協助工作。中緬印戰區參謀長史迪威上將始終主張使用八路軍抗戰,招致堅決反共的蔣介石與美方攤牌,撤換了史迪威。蔣介石丟失大陸後,美國掀起麥卡錫主義反共浪潮,謝偉思和戴維斯還遭到政治迫害。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中美之間建立外交關係,抗戰期間的駐華美國人士也恢復了名譽。他們認為,若是按照當年延安的勢頭去做,中美不至於交惡30年!

中國人最講信義,中國人珍視友誼。好交友,重信義,這種美好的人類道德具有極強的穿透力,有時甚至能夠跨越敵對的陣營。世間無非敵我友,能夠團結自己,結交朋友,那是政治家的基本功。可是,能夠像毛澤東、周恩來那樣,在敵人陣營之中結交朋友,那才是政治家的最高境界。

第六章 反間諜與反間計

中統特務頭子變成中共特別黨員(1)

無論國民黨的“拉出去”還是共產黨的“拉出來”,大家都在製造“叛徒”。變化頻繁的中國政壇,似乎從來不缺“叛徒”。

中共保衛部門最恨的就是叛徒。

對於長期處於秘密狀態的中共,叛徒始終是最大的安全威脅。1928年成立特科,“打狗

隊”打的就是叛徒。第二次國內戰爭期間,國民黨破獲白區幾乎全部地下共產黨組織,靠的就是顧順章等叛徒。

抗日戰爭期間,第二次國共合作,共產黨員又會在工作場合遇見過去的叛徒,不免反感。山西的閻錫山利用這種矛盾,有意在犧盟會中使用大量叛徒幹部,壓制共產黨員。如何對待叛徒,就成為對中共政策水平的考驗。1942年12月,毛澤東為中共中央起草黨內指示,總結概括情報工作的政策,明確提出:“對於叛徒,除罪大惡極者外,在其不繼續反共的前提下,予以自新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