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念頭。
第六章 反間諜與反間計
以“拉出來”對“拉出去”(2)
雖然沒有掌握全國政權,卻引領著全國的進步思潮,這就是共產黨能夠“拉出來”的獨有優勢。
1939年秋天的一個夜晚,重慶曾家巖的八路軍辦事處,來了兩個不速之客——國民黨軍統電臺的軍官張蔚林和馮傳慶。
張蔚林出身江南士紳家庭,讀書時深受一位進步教師的影響,可是這個教師卻被國民黨特務殺害了。張蔚林懷著抗日救國的志願考入杭州無線電訓練班,畢業後被軍統派到皖南敵後潛伏。在敵後,張蔚林親自看到共產黨領導的新四軍堅決抗戰。後來,張蔚林又被調到重慶,在衛戍司令部稽查處電訊監察科工作。在後方,張蔚林又親眼看到國民黨在消極抗日積極反共。馮傳慶畢業於上海南洋無線電技術學校,在交通部系統的威海電臺、天津電臺工作。由於擅長從紛亂的無線電訊號中排除干擾,被軍統看中,調到重慶任軍統電訊總檯的報務主任。
張蔚林和馮傳慶因工作而相識,因信仰而相交,兩人無話不談,決心一起投奔延安。於是,兩人結伴,冒險來到重慶曾家巖八路軍辦事處。
曾家巖位於重慶市郊的一處紅色岩石之上,又稱紅巖。這裡的機關對外稱八辦,對內還是中共南方局,領導著西南、華南的中共地下組織。南方局軍事組接待這兩個軍統軍官,決定讓他們繼續留在軍統系統工作,獲取情報。不久,又發展二人為秘密共產黨員。
軍統電訊總檯設在重慶兩路口浮圖關下的遺愛祠,是個由美國援建的現代化電訊中心。從這裡發出的電訊,指揮著軍統在海內外的數百個秘密情報組織,數十萬秘密特工。馮傳慶在電訊總檯的職位僅次於臺長,管轄軍統在海內外的數百部電臺和上千名報務人員。馮傳慶的位置,可以掌握軍統的核心秘密。
張蔚林任職的重慶衛戍區電訊監察科,負責監聽重慶地區的無線電訊號,控制無線電器材。正可以保護重慶地區的共產黨秘密電臺。
這兩個從軍統之中拉出來的內線力量,組成潛伏在軍統之中的情報小組,其作用十分重要。為了保證安全,南方局軍事組禁止他們再到曾家巖來。
由誰聯絡呢?南方局軍事組組長葉劍英手裡,還有一個重要的女情工人員,中央組織部剛從延安派來的黎琳。
黎琳原名餘碩卿,在成都建國中學讀書時,結識中共四川省軍委委員車耀先的女兒車崇英。車崇英介紹餘碩卿等進步同學加入“民先隊”,在成都宣傳抗日。在車耀先的支援下,餘碩卿等十個同學又秘密前往延安。在陝北抗大讀書的餘碩卿改名黎琳,成為延安的一個活躍人物。每當集會,黎琳都指揮大家拉歌,保留節目是《拿起刀槍幹一場》,以至於贏得“幹一場”的外號。抗大畢業後,黎琳又參加軍委的無線電訓練班。考慮到黎琳的姐夫是川軍師長,中央組織部將她派回四川,準備做川軍上層的統戰工作。
黎琳到曾家巖八辦報到時,葉劍英正在物色人選聯絡軍統的電訊小組,於是,黎琳又改名張露萍,成了張蔚林的妹妹。
張露萍在軍統中又發展趙力耕、楊洸、陳國柱、王席珍等人,建立了軍統之中的共產黨支部,年方二十的張露萍任支部書記。
這個秘密支部很快拿到軍統所有電臺的呼號、波長,這就使得軍統的秘密電波無處匿藏,都暴露於中共偵聽之下。透過趙力耕、楊洸這兩個報務員,張露萍可以拿到軍統總檯收發的電報稿,就和馮傳慶、張蔚林一起琢磨破譯。一次,從戴笠發給胡宗南的密電中獲悉,軍統準備派遣一個情報小組攜帶電臺潛入陝甘寧邊區。這個情報提前發到延安,軍統的情報小組剛剛進入邊區,就被守候的邊保人員捕獲。這個案例被共產黨公佈,作為國民黨對友黨進行諜報活動的證據,搞得戴笠相當被動。①
舉國抗戰,誰能高舉抗日大旗,誰就贏得人心。可是,蔣介石的首要任務是保住手中的權力,未免在國內各派別之間勾心鬥角,這就輸了共產黨一籌。
共產黨最會利用這個國民黨的“死穴”。凡有國民黨高階官員路過延安,毛澤東大多親自交往。1938年5月,國民黨晉陝綏邊區總司令鄧寶珊去西安公幹,回駐地榆林路過延安,不住邊區政府的交際處,卻在騾馬大店落腳。在延安全城布有眼線的公安局得知情況迅速上報。毛澤東十分重視鄧寶珊的到來,立即指示交際處長金城熱情招待,自己上門看望。鄧寶珊與毛澤東交談甚歡,第二天又應邀到延安各機關學校參觀,竟至盤桓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