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責任、國民精神?如果一個人連個人責任都不能擔負(他本可以很容易就擔負起來),還能擔負公民責任?
我接觸過的大學生和中學生中,很少有人認為學校開設的課程和教師的教學方法是恰當的,大部分人對考試深惡痛絕,但他們卻必須認真對待這種令人生厭的考試,一遍又一遍參加這種被他們認為是沒有意義的考試——學校正是用這種方式把學生從小就培養成了虛偽的人。他們並不喜歡做這件事情,卻要一遍又一遍地去做,而且還要時時表現出對這種考試很感興趣的樣子,在這樣反覆的訓練中,他們的人格被扭曲,哪裡還相信公民責任、國民精神?哪裡還有半點獨立精神?
當所有的學生都認為讀書就是為了考試,而不是“傳承人類文化”的時候,教育的功能就已經被徹底異化。在應試教育的殘酷競爭中,教育的高尚目的被拋到九霄雲外,蛻變成追逐功利的必經路徑。問一問學生們,還有幾個人是“為了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還有幾個知道什麼叫公民責任、國民精神?又有幾個不是為了自己的私利而違心地參加那些無窮無盡的考試?
著名學者錢理群2先生髮表過一次演講,從他演講的內容裡,我們可以粗略地看到大學教育的現狀。
“……年輕人總要做夢,總要找一個地方做精神的寄託,一個精神的聖地讓他做夢。如果這個地方都沒有了,那這個國家就成問題了,這個民族就成問題了。”
他接著說:“社會喧鬧,大學更喧鬧;社會*,大學更*;社會浮躁,大學更沒有定力。中國的大學瀰漫著兩種可怕的思潮,實用主義和虛無主義的思潮。所謂實用主義就是完全被個人利益所驅使,有用就幹,無用不幹,因此必然是虛無主義,除了時尚和利益之外一切都不可信,一切都不足靠,一切都可以放棄拋棄。實用主義和虛無主義就導致了大學的兩個結果,一個是知識的實用化,一切與實用無關的知識都被大學所拒絕,既被大學裡的教師所拒絕,也被大學裡的學生所拒絕。還有精神的無操守,拒絕一切精神的追求和堅守。我覺得這樣的實用主義和虛無主義兩大思潮所導致的知識的實用化和精神的無操守,是現在大學裡的兩個基本的弊病。”
對於大學裡流行的實用主義,錢理群講了一個他親身經歷的故事。
有一天錢先生去上課,一個學生坐在第一排,對他點頭微笑很有禮貌。然後錢先生就開始講課,他很快就注意到,這個學生總能夠及時地對他的講課作出反應,點頭,微笑,等等,這表示他聽懂錢先生的課了,錢先生因此很高興,就注意到這個學生了。
下課後這個學生迫不及待地跑過來,說:“錢教師,今天的課講得真好啊!”對這樣的話,錢先生一向是有警惕的,他也遇到很多人對他的課大加讚揚,但他總是有些懷疑,認為並沒聽懂,不過是吹捧而已。但是這個學生不同,他把錢先生講得好在哪裡,說得頭頭是道,講得全在點子上,說明他是真聽懂了,錢先生自然也就放心,不再警惕了——教師講的東西被學生聽懂了,這是多大的快樂!於是錢先生對這個學生有了好感。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中國教育怎麼了 價值之憂(3)
如此一次,兩次,三次,錢先生對他的好感與日俱增。到第四次這個學生來了:“錢先生,我要到美國去留學,請你給我寫推薦書。”錢先生欣然同意。但是,寫完之後,這個學生不見了,再也不出現了。這個時候錢先生才明白,這個學生以前那些點頭微笑,等等等等,全是投資。
錢先生調侃說:“這是一個絕對的利己主義者,他的一切行為都從利益出發,而且是精心設計,但是他是高智商、高水平,他所做的一切都合理合法,我能批評他嗎?我能發脾氣嗎?我發脾氣顯得我小氣,一個學生請你幫忙有什麼不可以?這個學生有這個水平啊。但是,我確實有上當受騙之感,我有苦難言。這就是今天的大學培養出來的一部分尖子學生。這也不是這些學生本身的問題,是我們的實用主義、實利主義的教育所培養出來的,這是我們弊端重重的中小學教育、大學教育結出的惡果,這是罌粟花,美麗而有毒,不能不引起警覺。”
他認為,利己主義者的關鍵問題就在於沒有信仰,沒有超越一己私利的大關懷、大悲憫、責任感和擔當意識,就必然將個人的私慾作為唯一的追求和目標。“中國的中小學教育、大學教育,最感憂慮的就是這個問題。”
教授、博導漫天飛舞,知識分子卻落為功利之徒
九十多年前,蔡元培3先生就痛斥過教育界的實用主義:“以求學於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