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部分(1 / 4)

按規定,通判應在縣衙裡住三間三廂的房子。可和州知縣看人下菜碟,見劉禹錫是從上面貶下來的軟柿子,就故意刁難。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劉禹錫不但無怨言。反而很高興,還隨意寫下兩句話,貼在門上:“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思爭辯。”和州知縣知道後很生氣。吩咐衙裡差役把劉禹錫的住處從縣城南門遷到縣城北門。面積由原來的三間減少到一間半。新居位於德勝河邊。附近垂柳依依,環境也還可心,劉禹錫仍不計較。並見景生情,又在門上寫了兩句話:“垂柳青青江水邊,人在歷陽心在京。”那位知縣見其仍然悠閒自樂,滿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調到縣城中部,而且只給一間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時間,知縣強迫劉禹錫搬了三次家,面積一次比一次小,最後僅是斗室。想想這位勢利眼的狗官,實在欺人太甚,遂憤然提筆寫下這篇超凡脫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銘》,並請人刻上石碑,立在門前。

牛人一個!

使用“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同樣可以用來形容另外一個地方。

在我國有一個很大很大的湖叫做洞庭湖。

洞庭湖古稱雲夢、九江和重湖,原是我國第一大淡水湖,由於多年來縮水成為我國第二大淡水湖,面積2;820平方千米,古代曾號稱“八百里洞庭”。

洞庭湖之名,始於春秋、戰國時期,因湖中洞庭山(即今君山)而得名,並沿用至今。

洞庭湖之名,因湖中洞庭山(即今君山)而得名,那麼洞庭湖湖中洞庭山(即今君山)又是因為什麼而得名的呢?

有人說,洞庭湖湖中洞庭山(即今君山)是因為 舜帝的二妃娥皇、女英而得名。

君山,古稱洞庭山、湘山、有緣山,是八百里洞庭湖中的一個小島,與千古名樓岳陽樓遙遙相對,總面積0。96平方公里,由大小七十二座山峰組成,被“道書”列為天下第十一福地,君山名勝古蹟眾多,文化底蘊深厚,相傳君山島有5井4臺、36亭、48廟。歷代文人墨客圍繞君山的“奇”、“小”、“巧”、“幽”、“古”,或著文賦詩,或題書刻石,有中國發現的歷史上最早的摩崖石刻、“星雲圖”、新石器遺址。有驚天地、泣鬼神的愛情見證——斑竹、二妃墓、柳毅井。有秦始皇的封山印、漢武帝的射蛟臺、宋代農民起義的飛來鍾、楊么寨等。每一個古蹟都是一段厚重的歷史,每一個故事都是一段悠遠的記憶,浩氣連遠古,衷腸訴神州。。

傳說舜帝的二妃娥皇、女英曾來這裡,死後即為湘水女神,屈原稱之為“湘君”,故後人又把這座山叫“君山”。

也有人說,洞庭湖湖中洞庭山(即今君山)是因為老子而得名。

老子即李耳,字聃,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教始祖。在道教中老子的尊號為“太上老君”。據說在洞庭湖湖中洞庭山(即今君山)有眾多與太上老君老子有關的地點,具體有老君臺、老子樓……。當然洞庭湖湖中洞庭山(即今君山)這些眾多與太上老君老子有關的地點現在的名稱或許早已更改成為了其他的名字。

據說洞庭湖湖中洞庭山(即今君山)因為太上老君老子而得名的緣故,是洞庭湖湖中洞庭山(即今君山)是太上老君老子的道場而得名【道場的意思就是講經傳道的場所】。

洞庭湖是我國第二大淡水湖,由東、西、南洞庭湖和大通湖四個較大的湖泊組成,在湖北南部、湖南北部、長江南岸。昔日號稱八百里洞庭,今已分割為許多大小湖泊。有霜落洞庭乾之稱。

洞庭湖以南就叫做湖南。

在湖南有個市叫做蘇仙郡。

蘇仙郡位於湖南東南部,“林中之城,創享之都”,山地丘陵面積佔總面積的75%。別名“福城”。蘇仙市地處南嶺山脈中段與羅霄山脈南段交匯地帶,東界江西贛西,南鄰廣東韶關、清遠,西接永州,北交衡陽及株洲。

蘇仙郡是因為在區域範圍內有一個蘇仙觀的道觀而得名。

蘇仙觀因為在這座道觀曾經是一個蘇耽的道人居住的道觀而得名。蘇耽也就是蘇仙,蘇仙是蘇耽成為了神仙以後人們對於蘇耽的尊稱。

在蘇仙州有一個縣叫做便江縣。

便江縣是因為在區域範圍內有一條叫做便江的河流而得名。

在便江縣有一個鄉叫做永樂江鄉。

永樂江鄉是因為在區域範圍內有一條叫做永樂江的小河流而得名。

在永樂江鄉與鄰縣交接的地方,是一片山地。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