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世界歸於單純的生理個體的附屬而將其納入實體範疇,則從對“意識世界”這個名詞的否定開始,就可以比較容易的將意識歸於生理,透過對全部意識世界的否定來證明它的機械屬性。這會如同證明一個生理意義上的個體的機械屬性那樣的容易。事實上本文儘管迴避了去討論意識世界是否是一個實體的機械世界,卻仍是遵循這樣的思路來完成對意識世界機械屬性的論證。
然而雖然對意識的本質的研究進展緩慢,意識世界卻未嘗不可以是一個與意識器官以及生理個體密切相關卻仍然相對獨立的實體。現代現代科學發展至今,任何常規的習慣性的理念都不再適用於物理學的前沿。雖然現代人對它們的感知和幾百萬前的原始人並無不同,但關於時間、空間、質量、能量的傳統觀念已經被徹底顛覆。對絕對時空觀念的顛覆使人們有可能超越時空,發現宇宙之外的宇宙和時空之外的維度。但是愈是前沿,愈是令人困惑。正如人自始至終處於大氣的壓力之下但是憑藉感覺卻無法察覺一樣,意識從根本上難以把握的東西——例如對超時空的幻想、對暗物質的研究以及處於物理學前沿的一切其他困惑——是否體現了人類意識的某些特點?有一句話說,“魚對水說,‘你看不到我的淚水,因為我在水裡’”。人類意識在物理學前沿遇到的巨大障礙是否說明研究物件與人類意識的聯絡已經更加密不可分?
例如我們完全有理由懷疑時間有歷史,有理由傾向於相信在時間之前和宇宙之外都有完全未知的世界,並且有理由懷疑時光無法倒流是因為意識本身的某些物理屬性與時間的性質發生了某種重合。
而且我們甚至可以去猜想意識是發生於意識器官中的量子現象,也可以傾向於認為意識是無數個瞬間的疊加體,人同樣也是無數個瞬間的疊加體,而意識之所以變動不居,正是因為它那隻能考察機率而不能考察必然性的量子屬性使然。
我們或者也可以去猜想是目前尚不可知的某種粒子和它的相應的屬性決定了意識是如此這般,而正是因為決定意識的這種粒子在屬性上和目前難以探測的粒子(如中微子及其他尚處於理論假設中的粒子)有共同之處,使得被它決定的意識世界變得難以捉摸。
甚至我將對意識世界本質的探究視為探究人類全部認知領域的根本。雅典神廟柱子上刻寫的“認識你自己”是哲學的根本問題,同時也是科學乃至全部認知的根本問題。它迄今仍具有現實意義。
然而對意識之謎的探究同時也是最困難的。對意識的研究長期落後於對外部世界的研究,一方面是因為人不需關心這個先天稟賦(正如日常生活不需要關心大氣壓一樣),導致對意識的關注程度較低;另一方面則是潛在的障礙:對意識的研究可能會由於擔心導致對自身優越感的懷疑而面臨阻力。類似於對胚胎幹細胞研究的禁制很有可能發生在未來對意識本質的研究上,而中世紀出於對上帝主宰的世界的維護,所有科學研究都被壓制了很多年。
但是儘管如此,意識世界表現出來的眾多不同於物理世界的特點最終要透過意識的物理屬性來解釋。意識最終可以被視為是物理世界的一部分,儘管對於該部分人們目前還所知甚少。對於心理學來說,它的最終出路不是思辨,能使心理學真正獲得進展的不是各個自成一家的林林總總的學派,而只有是對意識生理機理的認識步步深入。心理學首先是從對思辨的脫離而獲得獨立於哲學的地位,現在也只有透過對意識物理屬性的認知,全部的心理學才能獲得進展的基礎。
更重要的是,如果能使意識的物理屬性昭然若揭的話,將對整個社會而非其中的認知部分產生重大的影響,這樣的影響將比肩哥白尼、達爾文、牛頓、弗洛伊德和愛因斯坦等科學巨匠的理論對整個社會的影響。對於本文而言,也不再需要迂迴的證明意識世界的機械屬性,因為那時意識世界的機械屬性已經是不證自明的了。 。 想看書來
生命和非生命的統一
生命和非生命的統一
在慣性上,生命和非生命分享共同的性質,在意識方面,生命活動最終是機械的、非生命的。這裡將要論述,在其他屬性上,生命和非生命也本質相同,整個生命也都是機械的、最終是非生命的。從而生命和非生命是統一的。
固然通常不難區分什麼東西是生命、什麼東西是非生命,但是科學上對生命的定義始終未能將生命與非生命徹底區分開來。
根據生命形態的表面特徵,可以將生命定義為“一個具有與環境進行物質和能量交換即新陳代謝、生長繁殖、遺傳變異和對刺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