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2 / 4)

小說:哲學啟蒙 作者:閒來一看

事實的認定,更多的卻是觀念背後對維護人本身的神聖光環、維護人的自我優越感的強烈需要。簡言之,我們傾向於積極的評價意識,並非因為意識應當受到如此無以復加的神聖化的積極評價,而是因為我們都擁有這些意識。事實上,在有意識參與的生活中,生活的程式並沒有改變。因為意識本身也只是程式的一部分。因為意識所做的一切不是主觀能動性,而只是對它寄居的主體先天基因和成長曆史的複述。意識世界的內容是對其寄居的機械世界的自覺和反映,其實是機械的自覺,它的機理和前提是機械的,它的結果也是機械的,所謂的自決也是機械的。

如果說人有主觀活動,則不如說一塊石頭也具有自我意識;如果說人有精神,則動物、植物、微生物、非生命也都具有精神;如果說人能作出能動選擇,那麼連流水都會自覺它的行為。

不存在主觀世界,一切精神、意識、主觀能動性之類都是機械活動的延伸,嚴格的說,都是機械活動。

2.

一個人在小時撿起落到桌下的花生仁,婚後生活拮据時對年幼的孩子也千省萬省,而日子好了之後一仍其舊,刷牙時仍然只擠豆粒大的牙膏。如果說以前的行為可以用節約來形容的話,這時的行為已經不只是節約了。人的行為方式在很小的時候便已經成型了,此後無論環境怎麼變化,行為方式是不會變化的。變化的只有對該行為方式的解釋。當行為被意識到時,行為主體的意識便會對行為加以合理化,不同的環境下對同一行為的理由當然不同,但是結果都是使之得以維繫。

那麼,決定這種自小至老一直存在的行為方式的是意識嗎?不是,是潛意識,更確切的說是無意識,因為意識並不真正參與這些固化了的行為方式。人的絕大多數行為都是無意識的固化了的,那麼意識有參與的行為呢?意識在有其參與的行為中的作用之一是對無意識行為的合理化,它的一個使命是為行為找出各種理由。

還是小學五年級時看到一管塑膠筆套的鋼筆,便問爸爸“為什麼不是鋼套呢,那樣更結實”;而十年過去,到了大學三年級,看到另一隻塑膠套的鋼筆,仍然會情不自禁的對身邊的同學說“為什麼不是鋼的呢,那樣更結實”。在小學五年級時的那個問題,得到爸爸“如果想毀壞,就是鋼套的也很容易”的回答;而在高中快要畢業,看到相似的一管鋼筆,對父親說相同的問題時,得到的竟然也是相同的回答。

此處問和答都是不經意的,然而不經意的相同的問和答,卻已經時隔數年乃至十年。相信如果再不經意的問同一個問題,仍然會得到相同的回答。

看似意識世界發生的行為,實則不經過意識世界。

意識來自肉體內外的體驗和經驗。而意識對應的肉體不同,意識世界難免不同。意識在種間的差異與意識的種內差異相似。眼睛感覺不到寒冷,是因為眼睛沒有感覺寒冷的神經,相應的寒冷對眼睛也沒有影響;但是這並不代表溫度的變化不存在。有動物以大蒜為生,但是大蒜對人卻有刺激。

很顯然,對於種內某一個體,種內其他個體和種間其他個體都屬於無限多的未知世界(未知極)。所有我們認為是不存在的,僅僅是因為沒有被我們感知到;而我們之所以沒有感知到,只是因為沒有此種必要。

人只需要人的能力,恰如其分的維持生存的能力。意識世界同樣如此,它的界限即是主體生存其中的世界。主體的先天稟賦和外界條件決定了意識世界必然是從屬於肉體,被動、有限、機械的。

當人們將非生命世界納入一個個公式和定律、用足夠的變數構築抽象模型時,對它們的解釋也幾乎同步完成了,非生命世界因為被解釋而被認為是機械的。與此同時,意識因為難以解釋而仍然處於類似於非生命世界在被解釋之前的處境,即被神秘化了。不過這也只是暫時而已。揭開意識之謎的所有變數最終只存在於相應的個體,個體導致並決定全部意識。意識世界即便真實存在,也僅是已知的純粹機械世界的機械的附庸,單純的慣性即可解釋意識世界的眾多現象……。意識的最終性質將會如科學進展帶給人類的困惑一樣,它將褪去意識的光環,再一次剝奪人的神聖。而這些將透過並且也只能透過研究意識世界的對應個體來現實。

三.關於意識物理屬性的猜想

意識世界最終是機械的,只是表明它的執行機理是機械的,至於意識世界是否是一個客觀存在的世界、是否有如其所依附的意識器官一樣是一個實體,並不在本文討論的範疇。意識通常被認為是虛幻而不可捉摸的。如果將意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