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1 / 4)

事實可以說明與過去一脈相承的不只是宣傳:根據官方的統計數字,1977年的下鄉人數跟1976年相若' 1976年1 880 300人,1977年1 716 800人。見國家統計局社會統計司,前引,頁110。'。但是,必須指出,當時就加快及擴大了1973…1974年間訂立的新措施。這是很正常的,因為當年,華國鋒積極參加了那些措施的擬定與推廣工作,同時他不僅是1973年會議的組織者,還是產生株洲模式的湖南省的主要領導人' 見本書,頁120…123。'。1977年大部分知青是下鄉到城郊,而新領導人強調必須將運動規劃好組織好,以解決已出現的問題' 見華國鋒在中共十一大作的政治報告,刊於Pékin Information,1977年8月29日,頁60。'。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領導小組表現活躍。1977年3月召開了一個討論會,會上陳永貴主任揭發了四人幫的罪行,並再次肯定必須解決知青的具體問題(生活條件、婚姻、學習,等)' 這篇講話載於Issues and Studies,1978年6月,頁98…109。'。4月15日一個工作組進駐知青辦,進行揭批查活動,要消除一切四人幫的影響,並決定知青辦由農林部代管' 顧洪章等,《始末》,頁248。'。1977年有關下鄉運動在中央和地方報刊的文章突然少了,反映出在強調要解決具體問題的背後,隱藏著高層對需要執行什麼政策存在分歧。

四人幫倒臺和1978年底中共中央11屆三中全會之間的兩年,實際上是華國鋒與鄧小平之間暗中爭權鬥爭的時期,1977年3月原則上給鄧平了反,到8月真正落實,隨後他就官復原位' J。 Guillermaz; 前引,頁594。'。從新領導第一項真正“反毛”' 這裡所指的是文化革命中的毛。當然,領導人們總是不停地引用毛的語錄,以證明他在最後幾年也是極力反對這項改革的。'的措施中可以看出那顯然是鄧的影響,這項措施是恢復高考,而且中學剛畢業的學生就可以參加。這次重要改革記載於10月12日教育部的一份正式檔案上' 這項改革是10月21日刊登在報章上的,見《人民日報》,1977年10月21日,第一版。鄧小平早在1977年8月8日就已經宣佈恢復高考及停止“群眾推薦”制;見《教育大事記,1949…1982》,頁494…499。',白紙黑字寫明取消進入高校前必須實行體力勞動的規定。改革也意味著今後不再是人人非下鄉不可,所以在這一點上,又回到了文化革命前的“不平等”制度,重新提起已為人忘卻的一句非常形象的口號:“一顆紅心、兩種準備”' 同上。這個口號出現在1957年,而在1962…1966年期間大量使用;見Lau Yee…fui et al; Glossary of Chinese Political Phrases; 頁516。'。將要畢業的中學生應該做兩手準備,進大學或者參加生產,兩者同樣是為人民服務。已經在農村的知青以及所有其他30歲以下的青年都有一個新的學習機會。不過,知青得做好考不上的思想準備,政府急忙出來明確表示:“絕大多數知識青年要繼續留在原單位工作或是上山下鄉”' 《人民日報》1977年11月16日第三版。'。事實上,共570萬個考生,卻只有27萬3千名額,就是說只有4。79%考上了' 1984年,上升到23。4%。關於這個問題,見S。 Rosen; ?Recentralization; Decentralization and Rationalization?; Modern China; 1985年7月,頁312,《中國教育年鑑,1949…1982》,頁499、519、548。'。估計考生中約有半數是知青' 劉小萌,前引,頁680。'。12月12日的檔案中有一句話對許多考生,尤其對仍然身在農村的知青考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政治考查主要看本人的政治表現”' 《教育大事記,1949…1982》,頁499。'。這就給所有的“家庭出身不好”的青年開闢了新天地,他們從1960年代初起就一直被排除在進入高校的行列之外。所以,那是削弱“血統論”的重要徵兆。

就數量上來說,恢復高考對下鄉運動的影響微乎其微,因為高校名額實在有限' 見本書,頁198…199。',然而對運動在意識形態上的意義,影響頗大。年青人中新的“思想”問題因此就出現了,當局是很清楚的,《人民日報》的一篇《編後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