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部分(1 / 4)

小說:燃燒的海洋 作者:大熱

對此,楊禹方也非常自信。

按照他的部署,將由配備了電磁彈頭的戰術彈道導彈發起首輪突擊,力爭用電磁戰瓦解日本的防空力量。

雖然二部已經獲得可靠情報,日本緊急購買了一批電磁對抗系統,對已有的F…22A戰鬥機進行改進,而且已經有部分F…22A完成了改進,並且部署到嘉手納,因此全面電磁戰不可能摧毀所有制空戰鬥機,但是高強度的電磁戰,足以壓制日本的防空系統,使得以預警機為核心的指揮與情報系統癱瘓,從而粉碎日本的防空網,為掃除F…22A構成的障礙打下基礎。

當然,電磁打擊的目的只是奪取區域性制空權。

只要能夠癱瘓日本的防空指揮系統,就能獲得區域性制空權。至於擊落多少F…22A,並不是取勝的關鍵。

真正的價值是,讓執行攻擊任務的戰機順利完成任務。

因此,電磁打擊之後,攜帶反艦導彈的轟炸機與戰鬥機將在護航戰鬥機的掩護下,對日本艦隊發起攻擊。為此,楊禹方調集了兩個師的轟炸機、空軍的一百二十架戰鬥機、以及海航的八十架戰鬥機,分兩個波次發起進攻,總共投入一千二百枚反艦導彈,足以形成四次以上的飽和攻擊。

如果日本戰艦不具備電磁對抗能力,那麼一百二十枚反艦導彈就夠了。

為了保險起見,楊禹方還安排海航的四十架J…11C執行凌空轟炸任務,即在反艦導彈攻擊之後,由攜帶制導炸彈的戰鬥機飛到戰場上空進行補充轟炸,確保把所有日本大型戰艦送到海底。

如果潛艇機動到位的話,潛艇也將參與作戰行動。

在三重保證下,兩支日本海上自衛隊的護衛群不完蛋才是怪事。

可以說,真要放開手打,戰爭將在五月二十九日上午結束。

問題是,黃峙博出手阻止了騰耀輝的積極進攻行動。

當時,黃峙博給出的理由是:日本艦隊在領海內活動,元首沒有授權對日本領土、領海與領空的目標進行攻擊。

這個理由既站得住腳,又缺乏說服力。

從政治上講,不主動擴大沖突範圍是獲取勝利果實的基礎,特別是在戰後,只有充分克制的軍事行動才能得到更多國家的理解與支援。

問題是,日本艦隊並非一直在領海內活動。

按照日本承認的國際法,日本在沖繩群島的領海範圍不是十二海里,而是六海里,而規模龐大的艦隊根本不可能一直在離岸六海里的區域內活動,即便是小規模戰術機動,也會超出領海。

雖然當時存在一個問題,即兩支日本艦隊都沒有進入東海,而是在沖繩島南面與東面的菲律賓海活動,但是從軍事上講,這個問題並不存在。

從中國東部沿海地區的軍事基地到沖繩的直線距離不會超過一千公里,而所有執行打擊任務的戰鬥機在攜帶四枚反艦導彈之後,最大作戰半徑均在一千二百公里以上,J…11的作戰半徑還能達到一千五百公里,即便護航的J…10C的作戰半徑也在一千公里以上,足以繞過沖繩島,對日本艦隊發起攻擊。

在公海交戰,並不違反國際法。

事實上,以黃峙博的性格,也不會在乎這些條條框框。

作為一名高度重視進攻的將領,就算親自指揮戰鬥,黃峙博也會積極進攻,而不是等著敵人找上門來。

以當時的情況,黃峙博的目的只有一個:誘敵深入。

這一點,在傅秀波做出開戰決定的時候就做了強調,即不打不說,只要開打,就要力爭消滅日本的海空力量。

不是重創,而是徹底消滅掉。

空中力量不好說,畢竟政治上絕不允許主動轟炸日本的軍事基地,如果日本戰鬥機不升空迎戰,黃峙博也只能乾瞪眼。

至於出海作戰的艦隊,那就不一樣了。

黃峙博的想法很簡單,如果一下把日本海上自衛隊打殘了,讓日本當局喪失了奪回釣魚島的信心,很有可能臨陣退縮,為了儲存僅有的海上力量,被迫接受既成事實,然後把問題留到談判中解決。

這樣一來,日本至少能夠儲存半數主力戰艦。

重要的不是戰艦,而是日本重振艦隊的信心與基礎。

顯然,在決定海軍命運、特別是未來二十年內發展的基礎不是戰艦,而是操作戰艦的海軍官兵。

建造一艘戰艦,前後不過幾年、即便是大型航母,前後也就十多年。

可是要培養出足夠優秀的海軍官兵,至少需要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