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三千多米呢。
把油mén杆推到底後,晏鷹搏首先放下全部襟翼與副翼,再把縱杆推到底,讓戰鬥機在加速的同時穩定下來。
努力立即收到效果,縱杆上的震動表明,戰鬥機正在擺脫失控狀態。
只是情況並沒好轉,晏鷹搏這時候才注意到左側的一號發動機已經停車。因為J-11B的兩臺發動機間隔較遠,所以右側的二號發動機全加力運轉,產生的偏心力矩不但沒讓戰鬥機穩定下來,反而加快了旋轉速度。
重新啟動一號發動機,還是首先改出螺旋?
經驗告訴晏鷹搏,必須首先改出螺旋,才有機會重啟一號發動機。
在螺旋狀態下,進入發動機的氣流很不穩定,強行啟動發動機,可能導致低壓壓氣機損壞,甚至會因共振使風扇葉片脫落,打爛發動機。
這樣的事不是沒有發生過,而是經常發生。
引進u-27後,至少有一起事故就是因為飛行員在螺旋狀態下強行啟動發動機,導致低壓壓氣機損壞。俄羅斯空軍在使用u-27的時候,出現過低壓風扇共振,葉片脫落打穿發動機護罩的惡ìng事故。
憑經驗,晏鷹搏沒有多想,立即收起左側的襟翼與副翼,用右側襟翼與副翼產生的阻力抵消偏心力矩。
這個作,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
J-11B的旋轉速度迅速降低,飛行速度也保持在最低空速之上。
天旋地轉的感覺消失後,晏鷹搏又看了眼高度表。
高度已經跌到三千米以下,不算太低,有足夠的把握重啟一號發動機。
戰鬥機在空中啟動發動機,絕對不是汽車發動機點火那麼簡單。
起飛前,戰鬥機都是由電瓶車供電,賦予發動機初始轉速,然後才往燃燒室噴油,由燃燒產生的壓力驅動渦輪。因為戰鬥機減重一公斤都非常困難、也很重要,所以絕對不會把笨重的電瓶裝到戰鬥機上。
在空中啟動發動機,只能用進入發動機的氣流帶動渦輪。
這就要求戰鬥機有一定的速度,以及較為平直的航線,讓氣流有足夠的速度、也足夠平順。
做iǎ角度直線俯衝,是重啟發動機的最佳選擇。
因為放下了右側襟翼與副翼,所以J-11B的中心軸線與航向存在大約十度的仰角,讓晏鷹搏看不到地面參照物,只能全神貫注的盯住高度表、空速表與方位表,忽略了正在bī近的危險。
J-11B的航向終於穩定下來,在他準備俯衝的時候,導彈告警機響了起來。
那架F-22A殺回來了!?
晏鷹搏一驚,立即回頭看去。經驗告訴他,如果那架F-22A殺了回來,肯定會從後方進入。
經驗沒有錯,F-22A確實從後方進入。
只是他沒有看到敵機,而是看到了被導彈擊中的四號僚機。
導彈的近炸引信沒有啟動,直接撞擊四號僚機,由碰炸引信引爆了戰鬥部。
雖然AI-9的戰鬥部只有十一公斤,裝y量不到一公斤,但是烈ìng炸y釋放的能量足以將J-11B炸得粉身碎骨。
爆炸產生的火球迅速消散,四號僚機從進氣口處斷成兩截,包含座艙在內的前機身墜向地面的時候,晏鷹搏看到了朝他è來的AI-9,以及大約五公里外,正在加速bī近的美軍戰鬥機。
還能做什麼?
理智迅速佔據上風,肯定無法避開導彈,唯一選擇就是彈è逃生。
最後關頭,晏鷹搏抓住了大uǐ中間的彈è手柄。
他沒有立即拉起來,因為在導彈爆炸前彈出座艙,只會被橫飛的彈片與戰鬥機碎片打成馬蜂窩。
只要導彈沒有打在座艙附近,他就有機會逃生。
為此,就得把屁股朝向導彈,而不是把寬大的背部朝向導彈。
晏鷹搏把縱杆推了出去,讓機頭朝下,機尾朝上。感覺到機身劇烈震動,看到火焰從座艙外席捲而過,他才拽起彈è手柄。
爆炸索炸飛了座艙蓋,彈è座椅的火箭發動機隨即點火。
在一個陌生國家上空,晏鷹搏離開了這架伴隨他三年、在某種意義上超過了他所有親人的戰鬥機。
(未完待續,閱讀最新章節請訪問:。)!~!
..
第三十九章 救援行動
中國空軍入朝第一戰,算不上成功,也談不上失敗。
雖然空戰中,四架J-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