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美國的全盤戰略產生了不可低估的影響。
要知道,在吉布提守不住的情況下,美國必須向中東增兵,鞏固西奈半島,不然美以聯軍將遭到圍攻。
從軍事角度上講,美以聯軍以至得集中兵力幹掉敘利亞。
原因很簡單,如果沒能在中國出兵埃及之前處理掉敘利亞,美以聯軍輸掉中東戰爭將是鐵板釘釘的事。只有首先幹掉敘利亞,才能把主力派往西奈半島,頂住中埃軍團的進攻,確保不被擊敗。
問題是,擊敗敘利亞談何容易。
要知道,當時中國在中東戰場上的兵力已經達到八個集團軍,除了部署在約旦、伊拉克與沙特的三個集團軍之外,另外五個集團軍都在敘利亞,而敘利亞國防軍的兵力已經突破三百萬,約旦、伊拉克與沙特的兵力則達到了四百五十萬。到了七月份,巴基斯坦、孟加拉國與印度尼西亞還將連續向中東派遣八十萬作戰部隊。也就是說,再過一個月,中東軍團的總兵力就將接近九百萬。
當時,美以聯軍的總兵力只有三百五十萬。
準確的說,應該是西方同盟集團聯軍,在美以聯軍中有六個加拿大師、八個墨西哥師與兩個澳新師。
雖然美以聯軍的平均戰鬥力高過了中阿聯軍,但是兵力上的差距太大了。
更重要的是,六個中國陸軍的集團軍,就有大約三十萬兵力,而美軍在中東戰場上也就只有十二個師,總兵力不到二十萬。把戰鬥力相當的加拿大師與澳新師算上,也才更隊持平。
很明顯,美以聯軍根本無力發動進攻。
如此一來,只有向中東增兵,才有可能使美以聯軍奪得主動權,也才有希望儘快打垮敘利亞。
為此,在七月份,美國就向中東增派了八個師。
同期,加拿大增派了兩個師、墨西哥增派了四個師、紐西蘭增派了一個師,而以色列國防軍還組建了十個外籍旅。
當時,已有近五十萬外籍猶太人趕往以色列,其中二十萬人加入了以色列軍隊,並組建了外籍軍團。
美軍向中東增兵,最間接的影響就是減少了派往俄羅斯的軍隊。
間接結果就是,在魏成龍指揮中國陸軍第二次圍攻伏爾加格勒的時候,參戰的美軍只有三十六個師,而不是俄羅斯希望得到的四十四個師。雖然布魯希洛夫用新編的二十個俄軍師填補了美軍的空缺,但是打到七月二十九日,布魯希洛夫不得不承認,伏爾加格勒已經被隊佔領。
從某種意義上講,正是蔣博文在非洲之角取得的勝利,協助魏成龍在七月底佔領了伏爾加格勒,結束了這場持續了大半年的會戰。
現實上,非洲之角的勝利,還產生了愈加長遠的影響。
當時,俄軍在伏爾加格勒遭受的喪失,遠遠超過了預期,結果在八月份,當魏成龍準備向莫斯科進軍的時候,布魯希洛夫手上以至沒有一個裝備完整的裝甲師,而且莫斯科方面軍的作戰能力,已經比伏爾加格勒會戰之前降低了百分之六十,拱衛莫斯科的其他幾個方面軍的戰鬥力也下降了百分之四十以上。由此導致的間接結果就是,布魯希洛夫在八月八日向俄羅斯總統遞交辭呈,或者說是主動辭職,隨後俄羅斯總統任命諾日羅夫以美俄聯軍總司令的身份指揮俄軍作戰,而不是另外任命一位參謀長。直到十月底,隊兵臨莫斯科,俄羅斯總統才任命朱利亞諾夫元帥擔任俄軍參謀長,全面負責莫斯科的防禦作戰,諾日羅夫返回了美國。
由此可見,導致布魯希洛夫辭職的主要原因是伏爾加格勒失守,而導致伏爾加格勒失守的原因則是美國沒能及時增派部隊。明顯,如果沒有非洲之角的勝利,就會有大批美軍到達俄羅斯,伏爾加格勒就不會在七月底失守。從時間上看,只需美俄聯軍在伏爾加格勒多堅持一個月,中國陸軍就不可能在年底攻入莫斯科,因為即將到來的嚴冬就能把隊擋在離莫斯科三百多公里的地方。
當然,大陸戰場的局勢發展,又反過來影響了中東戰場。
要知道,正是在伏爾加格勒取得了勝利,魏成龍才會在八月份把兩個集團軍派往埃及由蔣博文指揮,也正是中國埃及軍團成立,迫使美國繼續向中東增兵,並且在十月底發動了旨在消滅敘利亞的戰略進攻,而打到最為關鍵的時候,又是中國的援兵,在年底的時候拯救了敘利亞,也改變了中東戰場的總體態勢。
第二百零七章非洲之角
第二百零七章非洲之角
百度搜尋閱讀最新最全的小說T!~!
..
第二百零八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