毀滅之路
第二百零八章毀滅之路
進入七月份,最受關注的肯定是再次打響的伏爾加格勒戰役。大文學
這次,魏成龍不但充分吸取了教訓,還獲得了愈加強大的進攻力量,最為顯著的變化就是後勤問題得到了根治。
六月二十四日,魏成龍發動第二次伏爾加格勒戰役時,他手裡已經有一支龐大到足以支援所有前線部隊作戰的戰略運輸機群,包括六千架DY…1與四千架DY…2,另外還有八千架電動戰術運輸機。如此巨大的空運力量,是隊攻佔伏爾加格勒的基本保證,也是在一個月內打贏這場戰役的關鍵保障。
當然,能夠在一個月內攻佔伏爾加格勒,也與陸軍的進攻戰術有關。
這次,魏成龍沒有把重點放在地面推進上,而是採用了陸戰隊攻打索羅門群島、特別登陸瓜達爾卡納爾島的戰術,即完全由空運來支援前線作戰部隊,以空降與機降的方式奪取敵後機場、或者乾脆在敵後修建野戰機場,然後讓地面部隊以機場為根據地,掃蕩附近的城鎮與交通線。
能夠說,這是一種全新的進攻戰術。
從某種意義上講,美俄聯軍在曾經創造過燦爛勝利的戰場上遭受史無前例的慘敗,與不熟悉、以及不知道如何對付中國陸軍的新戰術有極大的關係。要知道,當時連布魯希洛夫都不知道該如何進行防禦。
在這樣的戰鬥中,根本沒有前線與後方。
更重要的是,決定地面部隊進攻距離的,不再是裝甲部隊的突擊距離,而是運輸機的投送半徑。
當然,準確的說,應該是戰術航空兵的作戰半徑。
原因很簡單,在以空中突擊的方式越過敵人的防線、在敵人後方作戰的時候,空中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