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也沒有對中國海軍形成過實質性的要挾,也再也沒有獲得扭轉戰局的機會。
當時,牧浩洋肯定不會去考慮那些到戰爭結束之後才需要考慮的問題。
六月二十日,牧浩洋與龐躍龍一同飛往阿斯塔納,與正在部署攻打伏爾加格勒作戰行動的魏成龍進行了一次面對面的會談。
這次會談,沒有留下任何面記錄。
當時,牧浩洋與龐躍龍專程去阿斯塔納,就是不想留下面記錄,因為牧浩洋打算跟魏成龍做一筆大買賣。
既然是做買賣,就得帶上“貨物”。
牧浩洋的“貨物”不是海軍艦隊,而是海軍航空兵。
當時,海軍已經組建了十五支艦載航空兵聯隊,其中八支聯隊是為在二零五五年初服役的八艘超級航母準備的。按照海軍的一貫保守,首先成立艦載航空兵,以便讓飛行員在上艦之前熟悉各種戰術,等到航母服役之後,再讓飛行員進行真刀實槍的著艦鍛鍊,以此讓航母以最快的速度形成戰鬥力。當時,這八支艦載航空兵聯隊都以完成了鍛鍊,也就是都具備了作戰能力。
龐躍龍的“貨物”,則是十二個陸戰師。
這十二個陸戰師都是為攻打索羅門群島準備的,只是沒有用上,其中四個陸戰師之前被派往馬里亞納群島,能在七月初抽調出來。雖然從長遠來看,這十二個陸戰師肯定得派往澳大利亞,但是在短期內,特別是在其他問題處理之前,基本上沒有用武之地,只能留在後方消磨時光。大文學
當然,既然是買賣,牧浩洋與龐躍龍肯定想從魏成龍那裡得到一些東西。
準確的說,牧浩洋想要得到的,只是魏成龍的一個許諾,即在年底前攻入莫斯科之後把牽制在大陸戰場上的空運力量轉移到太平洋戰場上去,讓海軍與陸戰隊能在二零五五年初攻打澳大利亞。
毫無疑問,對魏成龍來說,這也是一筆非常划算的買賣。
要知道,在大陸戰場上,魏成龍缺少的就是航空兵與作戰部隊,如果海軍與陸戰隊肯分擔一部分作戰任務,他就有足夠的把握在年底率領軍隊攻入莫斯科,兌現他在黃瀚林面前許下的諾言。
結果就是,三人非常愉快的達成了這項秘密協議。
按照牧浩洋的許諾,海軍的八支航空兵聯隊將在七月初參戰,而龐躍龍也許諾讓十二個陸戰師在七月底之前到達。魏成龍在做出許諾的時候,設定了一個前提條件,即在年底之前攻入莫斯科。也就是說,只有達到這個條件,魏成龍才答應把半數以上的運輸機移交給海軍與陸戰隊。
魏成龍不是不相信牧浩洋與龐躍龍,只是覺得設定這個前提條件,能讓牧浩洋與龐躍龍盡心盡力。
對此,牧浩洋並不反對。
只是,龐躍龍覺得魏成龍的要求太高,因而也附加了一個條件,即陸軍必須在七月底之前攻佔伏爾加格勒。
龐躍龍提出這個條件的原因就是:不想讓陸戰隊參與攻打伏爾加格勒的作戰行動。
讓他沒想到的是,魏成龍一口就答應了下來。
這次,魏成龍不是託大,而是有足夠的信心在接下來的一個月裡攻佔伏爾加格勒,因為他已經為此準備了三個多月。
當天,牧浩洋與龐躍龍就返回了北京。大文學
兩天之後,牧浩洋收到一條好訊息:蔣博文指揮的非洲軍團拔出了美軍在吉布提外圍的最後一個據點,包圍了吉布提。
雖然還沒有攻佔吉布提,但是非洲戰場上已經沒有什麼懸念了。
按照蔣博文發回來的戰報,爭取在七月份攻佔吉布提。當然,他過於樂觀,因為直到九月底,非洲軍團才佔領吉布提。主要就是,牧浩洋不斷沒有給他增兵,主力就只有一個陸戰師,而盟國的軍隊都沒有多強的戰鬥力,靠得住的就只有兩個巴基斯坦的陸軍師,而吉布提的美軍在十萬以上。
只是,到了七月份,美軍已經無法封鎖曼德海峽了。
在非洲軍團的猛烈炮火打擊下,吉布提的美軍大多隻能龜縮在防禦工事裡,對進出紅海的艦船再無要挾。
結果就是,到七月底,中國海軍打通了曼德海峽。
最終,牧浩洋在八月份決定開闢新的戰場,並且把蔣博文調往埃及,為他提供了兩個集團軍,讓他擔任駐埃軍團總司令。到了年底,蔣博文取代虞世輝,出任中東戰區司令,而虞世輝則被牧浩洋派往新德里擔任南亞戰區司令。毫無疑問,南亞戰區司令部是清水衙門,根本沒什麼事可做。
中國在非洲之角取得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