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公里,最遠的也不到二十公里,終究瓜達爾卡納爾島就這麼大個地方。如此一來,一架載重能力為三十噸的戰術運輸機一天能飛三十到四十個架次,運送一千噸貨物,相當於大型電動運輸機的百分之五十。
更重要的是,戰術運輸機具備短距離起飛與垂直降落的能力,對場地要求不是很高。
能夠說,這是一個巨大的創造。
這場戰役,是中國地面部隊第一次在戰術層面上,完全依靠空運,完全擺脫地面運輸的第一場戰鬥。
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也檢驗了新式地面戰術。
要知道,不管是牧浩洋、還是戚凱威,都把空運取代地面運輸,看成是實現新式地面戰術的基礎。
雖然戰術層面的空運比較容易實現,早在半個世紀之前,美軍在阿富汗戰場上就開始在戰術層面上以空運取代地面運輸,但是在一場雙方投入數十萬人的大型戰役中,完全由空運擔綱,這還是第一次。如此大規模的空執行動,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比如為今後更大規模的戰略空運打下理論基礎。
從某種意義上講,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正是隨後隊攻打澳大利亞的翻版,或者說這場戰役,證明了空運能夠取代其他運輸手段,為前線部隊提供足夠的後勤保障,所需要做的只是處理戰術與戰略的銜接問題。
現實上,這也是這場戰役中暴顯露來的問題。
要知道,為了滿足運輸量,陸戰隊拿戰略運輸機執行戰術空運任務。雖然存在客觀上無法處理的問題,比如戰術運輸機的數量有限,以及戰術運輸機無法運載重型裝備,但是這種錯誤的使用方式,導致了非常嚴峻的後果。最大的問題就是,大型電動運輸機在前線野戰機場上起降的時候,很容易遭到攻擊,也很容易被輕型防空武器,比如高射炮擊落,給陸戰隊增添了很多麻煩。
當時,陸戰隊在防禦陣地之外的所有作戰任務,都與救援被擊落的飛行員有關。
在整個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中,陸戰隊喪失了一百四十九架DY…1、六十架DY…2與四百六十八架戰術運輸機,有將近五千名機組乘員被擊落,其中一千多人陣亡,兩千多人被陸戰隊救了回來,還有近千人失蹤或被俘。由此導致的間接結果就是,空運能力下降,前線作戰部隊的補給工作遭到要挾。
如果司馬文正能夠用正確的方式處理這個問題,這場戰役就能按計劃完成。
可惜的是,誰也沒有打這種仗的經驗,所以司馬文正不可避免的犯了錯誤,也就不可避免的把這場戰役打成了真正的消耗戰。
第一百八十四章強攻
第一百八十四章強攻
百度搜尋閱讀最新最全的小說T!~!
..
第一百八十五章 關鍵事件
第一百八十五章關鍵事件
戰後,很多人在評價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時,都只關注戰略決策層面上的問題,而忽視了戰術上的問題,也因而有很多人認為,在戰略決策出問題的時候,根本就不可能在戰術層面上取得勝利,並且將此當成了中國陸戰隊在瓜達爾卡納爾島上經歷慘痛血戰,導致數萬名官兵傷亡的間接原因。大文學
現實上,戰略決策失誤,絕對不是瓜達爾卡納爾島血戰的根本原因。
準確的說,不是唯一的原因。
在戰爭史上,因為戰略決策錯誤而導致失敗的戰例非常多,但是也有很多戰役是在戰略決策失誤的情況下打贏了的,還有更多的戰役在戰略決策完全正確的情況下,遭受了莫明其妙的慘敗。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戰術不當才是瓜達爾卡納爾島血戰的主要原因,至少是頭號因素。
當時,導致陸戰隊離開設定好的陣地的主要原因是大量被擊落的運輸機落在美軍控制的地區,結果陸戰隊不得不冒著很大的風險去救援飛行員,也就不得不在不太有利的情況下與美軍作戰,導致司馬文正原先制訂的戰術派不上用場。最終,司馬文正沒有尋求更有效的戰術,而是完全修改了作戰計劃
能夠說,這樣的事情,只會發生在二零五四年上半年。
原因很簡單:經過瓜達爾卡納爾島血戰後,中國陸戰隊掌握了運用空運力量的各種戰術技巧,運輸機在陣地上空被擊落的機率大幅度降低,救援戰術也愈加有效,因而再也沒有出現過類似的情況。
現實上,當時司馬文正的正確做法是探索更有效的戰術。
對付偷襲運輸機的戰術並不少,能夠說非常多,而且很多戰術都能實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