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使戰後經濟變得繁榮,而是要確保全球經濟在大戰結束之後,仍然能夠正常執行,避免因為戰時訂單消失而引發大蕭條。現實上,這也正是與“馬歇爾計劃”最不一樣的地方。
當然,落實下來的時候,很多地方就與“馬歇爾計劃”沒有什麼區別了。
比如,在安置退役軍人的時候,牧浩洋就鼓勵其參加戰後重建工作,並且想方設法的提供便利條件。
後來,中國出**了一項政策,即允許退役軍人加入駐地所在國的國籍,協助駐地所在國進行戰後重建。這項政策,間接導致大約五百萬人在大戰結束後的三年內,加入了美國國籍,並且成為美國進行戰後重建的主要力量。當然,這也與美國的國情有關,即在戰爭結束的時候,美國的人口性別比例已經嚴峻失調,在將近八千萬美國男性死於戰爭之後,女性佔比達到了百分之五十八。結果就是,美國在戰後嚴峻缺乏主要社會勞動力,急需獲得新移民。
不管怎麼說,牧浩洋推出的戰後重建計劃,絕對是文明的一大進步。
第二百七十二章牧浩洋計劃
第二百七十二章牧浩洋計劃
百度搜尋閱讀最新最全的小說T!~!
..
第二百七十三章 共同化
收費章節(12點)
第二百七十三章共同化
“牧浩洋計劃”的正式啟動時間是在二零五六年底,即東方同盟國集團就戰後重建方案達成一致意見之後,可是在八月十五日,牧浩洋就簽署了一份針對美國的重建方案,開始了重建工作。大文學
從某種意義上講,“牧浩洋計劃”的核心內容就是協助美國重建。
這裡,關係到了中國的對美政策。
不可否認,在大戰迸發之後,中國從上到下,對美國只有仇恨、沒有憐憫,以至連絕大部分軍政領導人都認為,只有讓美國成為歷史裡的文字,才能完全消除要挾,確保在今後不會次遭到毒手。
這些觀點,在大戰最初的兩年裡,透過一些較為極端的政策,表現得非常突出。
比如,中國在二零五二年底制訂的戰時生產計劃,遠遠超過了打敗美國的最高限度,而是以完全摧毀美國為目的。
當然,在一些絕密檔案中,表現得愈加露骨。
根據戰後的一些傳聞,在二零五二年底、或者是二零五三年初,牧浩洋曾經委託李明陽制訂了一份絕密計劃,而該計劃的核心內容就是完全毀滅美國。為此,李明陽提出建立一個秘密武裝機構,特地負責毀滅美國的作戰行動。隨後,軍事情報局就毀滅美國,制訂了一套非常系統性的方案。
這套方案已經不是秘密了,在戰爭結束後五十年,就已解密。
按照該方案,隊將在攻上美國本土之後,設定集中營,開始有計劃的殺害所有美國人,而執行該計劃的將是一支特地成立的秘密部隊,最終目的是使美國人像當初的印第安人一樣,成為極少數。
明顯,這太瘋狂了。
要知道,美國在戰爭迸發的時候有七億人,而系統性的毀滅七億人,在歷史上從來沒有過。大文學哪怕是當年幾乎毀滅了歐洲的大流感,也就只奪走了兩億人的生命,而歷史上最大的幾次黑死病,所奪走的生命根本就算不上多。
所幸的是,牧浩洋沒有這麼瘋狂。
更重要的是,黃瀚林絕對不會允許軍隊這麼做。
結果就是,這份毀滅性計劃只是個設想,從來沒有變成現實。
只是,由此能夠看出,在戰爭初期,中國人對美國的仇恨感有多麼強烈。
當然,客觀的講,這種仇恨感,多半來自恐懼,即對戰敗的恐懼。要知道,在戰爭最初的一年多里,中國不斷處在戰敗的邊緣上,在任何一次重要會戰中失利,都會導致中國在兩年內戰敗。雖然中國頂住了美國的強大軍事壓力,打贏了戰爭初期所有的重要會戰,避免了戰敗的結局,但是這只是事後諸葛亮,而身處當時,別說普通人,連牧浩洋都得為戰敗做好準備。
有趣的是,當時中國還制訂了一份“民族生存計劃”。
該計劃的核心內容,就是在戰敗之後,如何讓中華民族延續下去,並且在將來、也許數十年、也許數百年之後,再次復興。能夠說,這是一份愈加瘋狂的計劃,其中很多內容在事後看來,簡直就是匪夷所思。比如,用反物質武器炸燬喜馬拉雅山,完全改變亞洲大陸的氣候環境。又比如,在西北地區修建地下城市群,安置一千萬人。還比如,在西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