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已經是後來的事情了,負責的也不是隊,而是按照黃瀚林在東方同盟集團首腦會議上做出的安排,由各個盟國分割槽佔領,並且各自承擔佔領區內的管理工作,負責進行戰後重建。
到這個時候,牧浩洋與美國的事情已經沒有多大關係了。
當時,牧浩洋需要考慮的,正是劃分佔領區的問題。
黃瀚林只許諾進行分割槽佔領,而提出按照州來劃分,並且根據各個盟國的國情,來安排佔領區的還是牧浩洋。這麼做,主要是為了降低對美國社會體制的破壞,同時也能大大簡化佔領工作。
當然,絕對不是把佔領區分出去就行了。
要知道,按照牧浩洋的劃分,美國的沿海地區幾乎都由隊佔領,特別是在西海岸地區與墨西哥灣地區,另外北部靠近加拿大、以及南部靠近墨西哥的幾個州,也是中國的佔領區。也就是說,其他國家的佔領區,基本上都在美國腹地,需要藉助中國佔領區的港口與鐵路,向內地運送物資。
這樣一來,就存在了協調上的問題。
當然,牧浩洋這麼安排,主要就是避免任何一個國家能夠在美國單獨採取行動,從而在美國搞分裂活動。
在劃分佔領區之前,牧浩洋還要做一件事:成立臨時政府。
這件事,原本應該由中國政府、至少是外交部出面,但是杜小蕾覺得,讓佔領軍組建臨時政府愈加合適,因為這能夠看成是軍事行為,而不是外交行為,也就不用跟其他國家進行外交溝通。
牧浩洋原本想親身負責這件事,最後還是決定交給司馬文正去做。
原因很簡單,司馬文正是佔領軍司令,因而在佔領區內建立臨時政府是他的職責,由他出面更能表明是軍事行為。當然,這也對今後任命司馬文正為駐美盟軍司令有協助,而這個位置至關重要。
相對而言,處理美國的事情還不算太麻煩。
不管怎麼說,美國已經投降,絕大部分美軍都接受了戰敗的現實,戰後的相關工作早就計劃好了。
當時,牧浩洋需要親身處理的最大的問題,來自隊內部,即如何妥善安置近兩千萬軍人。
第二百七十章投降
第二百七十章投降
百度搜尋閱讀最新最全的小說T!~!
..
第二百七十一章 復員大潮
收費章節(12點)
第二百七十一章復員大潮
根據中國官方公佈的資料,到大戰結束的時候,中國總共徵召了一千八百六十七萬四千七百五十九名官兵,陣亡、失蹤與被俘七十八萬六千四百三十二人,因傷殘退役的有二百三十六萬七千四百六十五人,因而到大戰結束的時候,中國現役巨人總數為一千六百五十二萬零八百六十二人。大文學此外,還有三百八十八萬六千四百二十七名民兵、志願人員等由軍方間接指揮的準軍事人員。
也就是說,當時隊的規模超過了兩千萬。
如何妥善安置這些人,將決定中國能否順利進入到和平時期。
八月一日,也就是傳出美國投降訊息的當天,就有近十萬名軍人申請退役,還有大約五十萬軍人準備申請退役。
戰爭結束了,絕大部分軍人的唯一出路就是退役。
早在二零五六年初,牧浩洋就擬定了一份關於戰後的軍備方案,準備把常備兵力削減到兩百萬以內。按照他的設想,大戰結束後,陸軍、海軍與空軍的兵力均在四十萬以內,陸戰隊削減到二十萬,天兵(後來為天軍)則增加到二十萬,再加上總參謀部等機構的大約三十萬文職軍人,總計一百九十萬。
這意味著,把準軍事人員算上,將有百分之九十多的軍人得退役。
問題是,牧浩洋提交的方案沒有得到黃瀚林的批准,而是讓黃瀚林覺得,保留一百九十萬軍人依然太多了。
按照黃瀚林的設想,戰後的軍隊規模得控制在一百四十萬以內。
怎麼個控制法,黃瀚林卻沒有說出來,而是讓牧浩洋去想辦法。
明顯,這是在為難牧浩洋。
後來,牧浩洋辭去戰爭部長職務,就與此事有關,因為他不可能在照顧軍隊利益的情況下,完成黃瀚林下達的任務。大文學
要知道,千萬不要小看這五十萬兵力。
就算陸海空各削減十萬,裁減十萬文職軍人,再讓陸戰隊與天兵各減五萬,也不大可能實現。
原因很簡單,軍力規模所小,就一定符合國家利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