懼的是,陸雯提出的宇宙社會學三大定律已經得到證實,即不同的文明之間絕對不可能和平共處。
不管宇宙有多麼浩大,那些透過殘酷競爭而發展起來的文明,絕對不會容忍在附近出現一個有威脅的文明,也就會在發現其他文明構成威脅的時候,不惜一切手段的摧毀潛在的威脅。
毫無疑問,在宇宙中,人類是一個極其脆弱的存在。
甚至可以說,在宇宙文明中,人類極其渺小,甚至不足以引起高階文明重視。
當然,這是好事,也是壞事。
好的一方面是,人類文明至少還處於安全階段,暫時不會引起哪個強大的外星文明來摧毀人類的興趣。
壞的一方面是,只要人類文明發展壯大,對外星文明產生了威脅,那麼一次超新星爆炸就足夠毀滅人類。
有理由相信,陸雯在去世之前,肯定留下了遺書,而且不是留給牧浩洋的。
對人類文明來說,要想生存,唯一的辦法就是聯合,而且是建立在所有成員共同認識基礎之上的聯合,而不是透過戰爭獲得的統一。
事實上,這也正是中國沒有發動統一戰爭的根本原因。
要知道,絕大部分普通人,根本不可能理解外星文明存在的巨大威脅,也不可能理解人類文明正處在極為脆弱的階段。
同樣的道理,這也是中美組建聯合體的根本動機。
如果人類文明必須聯合,那麼最強大的兩個國家首先實現聯合,才有讓其他國家也加入進來。
要知道,到二零八零年,美國已經完成了戰後重建。
雖然仍然是戰敗國,很多國家權力都掌握在戰勝國手中,比如美國民選總統必須由佔領軍總司令任命,但是在經濟、科技、文化等領域,美國已經超越了歐洲聯邦,成為僅次於中國的大國。
事實上,歐洲聯邦也擁有很強的實力,只是內部矛盾,讓這個國家舉步維艱。
再來看,中美在建立聯合宇宙艦隊之後,推出第一步宇宙法,也是為了讓人類文明免於滅頂之災。
不管人類文明何去何從,至少在二十一世紀後半頁,幾乎是如履薄冰,隨時有可能在瞬間被更加高階的外星文明毀滅。
只是,這種鴕鳥政策,並不能使人類文明避免危險,只是推遲了危險到來的時間。
從理論上講,人類文明遲早有一天會飛出太陽系,也就遲早有一天得與那些更高階的外星文明發生面對面的碰撞,因此人類文明必須利用有限的時間,在科學技術上取得長足進步與發展。
擺在人類文明面前的是一條艱險的發展道路。
只是,在這條道路上,並不是完全沒有希望。
如果沒有希望,人類文明也就不可能發展壯大。
對人類文明來說,只有一個希望,而且這也是人類文明最擅長的能
這個時候,一個在宇宙人類史上與足以與陸雯媲美的重要人物站了出來,而這個人為人類所做的貢獻,絕對不亞與陸雯。糹T!~!
..
第二百八十八章 科技大爆發
這個人,就是中國籍美國科學家斯蒂文-羅素,而他還有兩特殊身份,即陸雯唯一的宇宙社會學學生,以及陸雯的孫女婿。
羅素的父母是環保工作者,大戰爆發的時候,他才七歲,跟隨父母旅居紐西蘭。大戰期間,羅素跟隨父母去了十多個國家,在大戰結束的時候來到中國,並且定居下來,在成年後加入中國國籍。在大學的時候,羅素學的是社會學,畢業後加入陸雯的科研機構,專門跟隨陸雯從事宇宙社會學的研究工作,並且在二零七四年與陸雯最小的孫女結婚,成為了陸雯的孫女婿。
陸雯去世後,羅素擔負起了宇宙社會學的研究工作。
二零八二年,羅素提出了一個非常有名的觀點:科技大爆**。
事實上,這個觀點並沒有什麼創新之處,因為在人類的歷史上,出現了好幾次科技大爆發,最近的一次就在二十世紀初,所產生的結果是把人類帶入了核能、電子、資訊化與基因生物工程學時代。在二十世紀一零年代之後的一百年裡,人類所取得的科研成果、以及由科技帶動的生產力大發展,超過了人類文明在此之前一萬年的總和,把人類文明推到了一個嶄新的高度上。
只是,對於科技大爆發的定性解釋,還羅素提出來的。
按照羅素提出的觀點,人類的科技水平,有一個較為簡單的衡量標準,即利用外界能量的水平。工業化時代之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