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在戰後數十年內逐漸降低國家開支。
所幸的是,巨大的科研投入,也促進了經濟發展,提高了生產效率。
只是,這種以科學探索的經濟發展模式能夠持續多久,絕對不是值得樂觀的事情。
要知道,在科學領域投入的海量資源,等於稀釋了社會財富,也等於給經濟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
從某種意義上講,這種發展模式遲早有一天會走到盡頭。
也正是如此,在第三次世界大戰結束一百多年之後,中國不得不公佈在二零五七年獲得的驚人發現。
不管怎麼說,科學探索永無盡頭。
在邁向宇宙深處的道路上,人類能夠走出第一步,頭號功臣就是陸雯。
*
百度搜尋閱讀最新最全的小說T!~!
..
第二百八十章 誕生之地
第二百八十章誕生之地
必須承認,陸雯既是一位睿智的科學家,又是一個時代的幸運兒。大文學
第三次世界大戰,在幾乎摧毀了半個人類文明的情況下,也引發了人類在『蒙』昧時代規模最大的一次科技大爆發。
俗話說,時勢造英雄。
在這個特殊的時代,陸雯的出現,使其變得更有價值。
同樣的,英雄造時勢。
如果沒有陸雯,也就不會有後來的宇宙人類,也就不會有延續下去的人類文明,更不會有與她有關的任何歷史記載。
在人類歷史上,第三次世界大戰之後的一百五十年,絕對是一個飛翔的時代。在這個是『激』情澎湃的時代裡,宇航探險是永恆的話題,也是很多人貢獻其一生的偉大事業。在這個時代裡湧現出來的很多英雄人物,都值得後世的人類永遠銘記於心,因為沒有他們,也就沒有後來的宇宙人類。
人類的第一次宇宙開啟發,就是由中國主導的國際空間站。
雖然在最初的時候,國際空間站被定『性』為一個多國聯合研製與建造的空間平臺,主要從事空間科學研究工作,所以其規模相當有限,但是最終,國際空間站成為了一個開放式的空間平臺,演變成了“繞地空間系統”的核心部分。
這一切,得歸功於一名中國的宇航工程師,即國際空間站的締造者:鍾厚生。
大戰期間,鍾厚生是陸雯手下的一名科研人員,主要負責空間科研工作,在最初幾年裡從事的工作就是設計清理衛星。直到大戰結束前,在中國提出建造國際空間站後,鍾厚生才被任命為總工程師。
當時,鍾厚生是全球最出『色』的空間系統工程師。
按照他的設計,國際空間站首先是一個開放式的空間平臺,即可以根據需要,增加各種應用艙段。大文學
這一設計思想,為國際空間站後來的大規模擴充套件打下了基礎。
要知道,僅僅五十年之後,國際空間站的規模就達到了最初設計時的一百多倍,成為一座能夠容納數萬名宇航人員的超級空間基地,而且是繞地空間系統的控制部分,成為人類邁出地球,飛向宇宙空間的第一個前進基地。發展到最後,國際空間站實際上已經覆蓋了整個地球同步軌道,成為人類的第二家園,擁有完整的生命維持系統,能夠同時為數億人提供生活與工作場所。
事實上,宇宙人類就是在國際空間站上成立的。
公元二三一七年,即宇宙曆元年,生活在國際空間站上的八億人經過公決,宣佈與地球上的國家政fu脫離關係,成立“空間政fu”,正式與地球人類擺脫關係,成為一個由數十個民族組成的,在地球上沒有領土,卻擁有包括國際空間站、月球殖民地、火星殖民地、小行星帶的國家。
後來,這個國家直接演變成了“宇宙人類聯合體”。
當然,到那個時代,國家這個概念已經相當模糊了,因為任何地球人類,只要宣誓遵守宇宙人類的規則,就能成為宇宙人類,而認為宇宙人類聯合體的公民,只要願意返回地球生活,就將成為地球公民。也就是說,國家不再是限制人類活動的人造障礙,決定身份屬『性』的只是其生活與工作方式。
顯然,鍾厚生肯定沒有想到會有這樣的結果。
當然,他也沒有被宇宙人類忘記。在宇宙人類歷史上,貢獻最大的十個人中,就有鍾厚生。在宇宙人類眼裡,鍾厚生是文明的奠基者,而他創造的國際空間站,正是宇宙人類的發源之地。
事實上,肯定不能把建造國際空間站的功勞全部歸於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