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部分(3 / 4)

小說:燃燒的海洋 作者:大熱

中國不得不透過戰略圍剿來對付越南。

在錢德勒的戰略規劃中,越南屬於“消耗品”。

大概是對越南戰爭記憶猶新,錢德勒絲毫不懷疑越南的實力,即中國只要與越南爆發全面戰爭,就會遭遇慘敗。也許越南的結果會更加糟糕,畢竟戰爭在越南進行,可是中國的結局也不會好到哪裡去。

為此,錢德勒有足夠的理由,點燃越南的戰爭野心。

中國採取行動之後,錢德勒等待已久的機會終於成熟了。

越南已經被中國bī到角落,是戰是和都得儘快做出選擇,拖下去,只會使越南喪失最後的選擇權。

對錢德勒來說,他必須儘快採取行動。

原因很簡單,沒有美國的支援,越南不可能挑戰中國,最終只會向中國妥協,成為中國在中南半島上的盟友。中國輕易拿下越南,意味著錢德勒的戰略部署全盤失敗,今後再也沒有機會阻止中國向外擴張。

事實上,中南半島上的緊張局勢,正是錢德勒期望看到的結果。

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也是他推行的對越政策必然引發的結果,因為中國不可能一直對和平談判抱最大期望。

四月底,在黎平寇訪問金邊後,錢德勒前往國會,向外jiā與軍事委員會做閉陳述。

在這次閉會議上,錢德勒明確提出,美國應該有限支援越南,阻止越南在南海問題上向中國妥協。

也正是這次閉會議,促成了錢德勒在五月一日訪問河內。

從美國國會的態度來看,希望爆發戰爭的不僅僅是錢德勒,還有那些替利益集團說話的聯邦議員。

也就是說,美國的利益集團,才是真正的戰爭推動者。。。。F!~!

..

第十三章 底線

第十三章底線

利益集團推動戰爭,沒有什麼好奇怪的。** **◆百度搜尋:新世紀◆小◆說◆罓◆

嚴格說來,國在南半島的政策,也是受利益集團驅使,特別是國內ī營企業對海外市場與資源的迫切需求。

作為完全市場化的國家,美國重大戰略的利益傾向更加明顯。

雖然錢德勒是職業軍人與職業政治家,但是他與美國利益集團,特別是軍火、金融、能源等利益集團的關係絕對非同一般。別的不說,他能在二零二八年戰勝帕克斯、獲得共和黨提名,並且在隨後的大選戰勝民主黨候選人,成為美國曆史上第四十位總統,就得益於利益集團的全力支援。

根據CNN公佈的調查資料,錢德勒用於競選的五十七億美元,大概有四十二億來自軍火、金融、能源、資源與貿易組織,而他在大選的競爭對手,只獲得了不到三十億美元的企業捐助。

既然拿利益集團的錢當選總統,錢德勒自然要為利益集團服務。

在聯邦政fǔ官員的安排上,這一點體現得非常明確。在錢德勒任命的五十七名主要聯邦官員與高階幕僚,五十四人擁有利益集團背景,沒有背景的三人,也來自利益集團控制的民間機構。這其,十八人來自“外jiā諮詢委員會”。要知道,這個機構早已被公認為西方金融集團的代言人。

如此一來,錢德勒的大戰略,可以看成是美國利益集團的大戰略。

說得更準確一些,錢德勒的政治主張,特別是在對外事務上的觀點,基本上反應了以金融集團為首的西方利益集團的利益訴求。

最直接的體現,就是第二次朝鮮戰爭。

在這場奪去了數十萬條人命的戰爭,最大的獲益者就是西方金融集團,而不是獲得生存機會的朝鮮、也不是藉機強大起來的國。透過這場戰爭,西方金融集團用常人難以發現的方式完成了全球剪羊的“壯舉”。

要知道,戰後五年,全球主要貨幣的貶值幅度都在百分之五十以上

這就意味著,老百姓手裡的存款在無形之減少了一半,以不流血的方式把財富集到了少數人手。

只是,十五年後,第二次朝鮮戰爭的紅利已經消耗一空。

隨著社會生產力得到發展,老百姓又積累起了財富,已經嚐到了甜頭的金融寡頭肯定會再次發動戰爭。

只有透過戰爭,才能用平民百姓都難以察覺到的方式收刮財富。~~ ~~

可以說,這正是美國積極策劃越戰爭的根本動機。

在飛往河內之前,錢德勒已經得到了國會議員的慷慨承諾:只要國對越南發出了戰爭威脅,美國將為越南提供除參戰之外的一切軍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