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部分(2 / 4)

小說:燃燒的海洋 作者:大熱

漸行漸遠。

原因很簡單,第二次朝鮮戰爭已經動搖了美國在西太平洋地區的霸權地位。

作為主要受害國之一,日本只有兩個選擇:一是繼續維持與美國的同盟關係,並且依靠美國的援助獲得與中國抗衡的力量,削弱中國在西太平洋地區的影響力,獲得更加廣闊的生存空間;二是與中國同盟,建立中日戰略聯盟,並且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與中國一同對抗美國。

雖然出現後一種結果的可能非常渺茫,但是不等於不存在。

關鍵就是,美國肯不肯為日本提供援助,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美國肯不肯放開日本的手腳,幫助日本增強軍事力量。

顯而易見,美國在這個問題上沒有選擇餘地。

在錢德勒的大戰略中,日本也正是牽制中國的主要砝碼,而且是頂替美國在西太平洋地區與中國抗衡的主要力量。

如果中美全面戰爭無法避免,那麼日本就是關鍵因素。

可以說,在這個問題上,錢德勒也沒有做錯。

雖然強大的日本,對美國也有威脅,但是首先受到威脅的肯定不是美國。不管中國與日本誰能笑到最後,對美國來說都是好事。原因很簡單,兩個實力強大的國家對抗,結果必然是兩敗俱傷。

美國獲得的,正是十分寶貴的時間。

按照錢德勒的預測,等到中國擺平了日本、或者日本戰勝了中國,美國都已渡過最為艱難的時期。

復甦之後的美國,有足夠的能力收拾局面,重掌世界霸權。

當然,在這場西太平洋地區的區域性軍備競賽中,錢德勒更看好中國。

受此影響,在他擔任國防部長期間,一直主張加強對中國的戰略圍剿,而至關重要的就是拉攏印度。

以當時的情況,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利用日本。

在錢德勒看來,日本與印度結盟,中國將兩面受敵,戰略擴張勢頭必然遭到遏止,美國就能借機鞏固其他地區。

最重要的是,美國可以避免在中國的上升期與中國直接對抗。

只是,局勢的發展,與錢德勒的預料有很大的出入。

在他看來,至少要到二零四零年,印度才有實力挑戰中國,而且有足夠的戰略威懾力量阻止中國發動大規模戰爭。在無法擊敗印度的情況下,中國將別無選擇,只能傾盡全力對付日本。

結果可想而知,日本肯定能在美國的支援下打一場翻身仗。

也許,日本不可能徹底擊敗中國,畢竟日本沒有戰略打擊能力,只能確保在區域性戰爭中取勝。可是,只要日本能夠在一場區域性戰爭中擊敗中國,就能遏止中國的擴張勢頭,迫使中國轉為戰略防禦。

毫無疑問,這是最理想的結果。

在中國接受了既成事實,即無法挑戰美國之後,也就必須接受新的國際身份,放棄挑戰美國的所有想法。

對美國來說,這意味著用最小的代價取得了最大的勝利。

別的不說,至少在數十年之內,美國的霸權地位將無人能及,而且也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挑戰美國。

可惜的是,錢德勒的預料並不準確。

二零二七年的那場戰爭,完全超出了他的預料,也破壞了他的戰略規劃,讓他不得不面對一個更加糟糕的現實。

喪失了戰略威脅能力的印度,已經失去了挑戰中國的資格。

可以說,就算印度能在經濟上取代中國,從而使美國擺脫必須在經濟上向中國妥協的被動局面,在政治、外jiā與軍事上,印度都不可能取代中國,甚至不可能獲得再次對中國構成威脅的能力。

原因很簡單,中國絕對不會讓印度再次成為有核國家。

最有代表的,當屬這幾年,中國情報機構在印度策劃的刺殺行動。特別是去年,中**事情報局秘密刺殺了印度最重要的核技術專家,使印度的核技術水平倒退二十年,也使該情報機構負責人下課。

在錢德勒看來,如果有必要,中國甚至會主動發動一場戰爭,徹底消除印度的威脅。

顯然,遏止中國的努力已經失敗。

錢德勒非常清楚,此時介入與中國有關的戰爭,都將造成難以預料的後果,甚至有可能成為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但是又不能無限制的讓中國擴張下去,必須遲滯中國的擴張勢頭。

結果就是,美國必須儘可能的利用中國與周邊國家的矛盾。

正是如此,在錢德勒的主導下,美國的對越態度一bō三折,最終使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