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日進入印度洋,印度陸軍將在七月二十二日發動進攻。
七月七日,“赤城”號回到橫須賀,為出征做準備。
第二天發生的事情,完全打了今井利村的安排。
收到訊息時,今井利村當場就傻眼了。
雖然情報本部當天就提jiā了報告,事故是因為一名軍械長在檢查彈的時候,違反了作規則,進行通電測試的時候沒有取下炸彈上的引信,導致炸彈引爆,但是今井利村完全不相信這是一起偶然事故,因為這也太巧合了。
兩天後,情報本部提jiā了第二份報告,導致事故的軍械長在事發前兩天,收到了一筆鉅額匯款,次日就把妻子兒nv送往澳大利亞。因為匯款由一家在東帝汶註冊的ī人銀行打入軍械長的個人賬戶,隨後轉到了另外一家東帝汶ī人銀行的戶頭上,而這兩家銀行均在事發當天登出,所以無法追蹤匯款去向,也無法追查匯款來源。至於軍械長的家人,在事發當天就離開了下榻賓館,去向不明。
很明顯,這是一次情報機構蓄意策劃的破壞行動。
雖然誰都能猜到誰是幕後主使,但是情報本部拿不出任何證據,也就無法以正式方式指責他人。
即便能獲得證據,又能怎麼樣?
“赤城”號受損非常嚴重,即便造船廠趕工,也需要兩個月才能修復,根本不可能參加印日聯合演習。
沒有“赤城”號,日本海軍還有什麼?
今井利村不想放棄,因為這很有可能是幾年之內,擊敗中國海軍的唯一機會。錯過這個機會,日本海軍將不得不在幾年之後,面對更加強大的威脅,也將因此錯過再次崛起的最後時機。
不但今井利村不肯放棄,連中島俊夫也不肯放棄。
事發當日,中島俊夫就來到海軍司令部,親自詢問了情況,然後命令今井利村想法彌補損失。
說得直接一點,就是繼續執行已定作戰計劃。
從戰略上講,“赤城”號受損,幾乎把日本bī上絕路。
中國拖得起、印度也拖得起,日本卻拖不起。因為再過幾年,迅速收緊的資源絞索就能掐斷日本的氣管,讓日本窒息而亡。中國在資源、特別是戰略資源上做文章,就是想兵不刃血的絞殺日本。
“赤城”號去不了印度洋,該怎麼辦?
今井利村首先想到了兩艘“翔鶴”級兩棲攻擊艦。
“翔鶴”級兩棲攻擊艦也是今井利村的傑作,或者說是為了建造“赤城”號,做的必要過渡。
在設計“赤城”號的時候,神戶造船廠遇到了很多困難,主要就是欠缺建造大型航母的經驗。雖然美國提供了“小鷹”級航母的大部分圖紙,還提供了其他幫助,但是對於已經有幾十年沒有建造大型航母的日本造船廠來說,直接建造大型航母的檻太高,有必要建造一種過渡戰艦。
事實上,之前的“日向”級大型直升機驅逐艦就是過渡戰艦。
按照神戶造船廠的提議,今井利村最終決定在建造“赤城”號之前,先建造兩艘標準排水量在二萬五千噸左右的小型航母。
為了規避“航母”這個敏感詞,“翔鶴”級被定型為兩棲攻擊艦。
在設計時,神戶造船廠採用了模組化建造方式,而且大量借鑑了型兩棲攻擊艦的理念。因為海軍需要的是小型航母,所以神戶造船廠為兩艘“翔鶴”級各建造了一套航空作戰模組。
只是,“翔鶴”級的能並不理想。
在採用航空作戰模組後,最多能搭載二十四架f35b與十二架大型直升機。作為兩棲攻擊艦,“翔鶴”級的最高航速只有二十四節,十二節時的最大續航力達到八千海里,二十四節時能航行三千海里。最大的問題,還不是速度過低。只需要滑行一百八十米,f35b就能過載起飛。與印度航母一樣,“翔鶴”級沒有彈器,無法搭載固定翼預警機,只能攜帶四架預警直升機。
東海戰爭已經證明,預警機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
沒有預警機,“翔鶴”級在海戰中根本沒有實戰價值。
為了彌補這個缺陷,今井利村不得不跟印度軍方商議,調整作戰計劃,即日本空軍將派遣四架e3g參與演習。配合印度空軍的四架“費爾康”預警機、以及航母戰鬥群裡的預警直升機,足以滿足兩個方向上的作戰需求。
增派了預警機,自然得考慮增派空中作戰力量。
藉此機會,印度軍方提出,由日本海軍派遣艦載航空兵,部署到“維拉特”號上。理由也很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