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部分(2 / 4)

小說:燃燒的海洋 作者:大熱

撤回奈赫勒,另派第十三步兵師前往全增援,頂替第三裝甲師圍攻塞邁德。

這次,戚凱威沒有明確命令在什麼時候打下塞邁德。

當時,他跟第十三步兵師的指揮官通了電話,直接下達了作戰命令,即在圍攻塞邁德的時候,必須留下足夠動反擊的預備隊,並且在包圍圈西面設定防線,以積極主動的進攻阻止以軍從塞邁德向西推進。

顯然,戚凱威並不指望埃軍能夠及時打下塞邁德。

根據他在回憶錄中講述的當時的決策過程,如果第三裝甲師在天黑前打下奈赫勒,他就會命令第三集團軍先攻佔塞邁德,然後派遣一支裝甲部隊向埃拉特方向突擊,迫使以色列國防軍在後方留下足夠多的預備隊,再集中第一集團軍與第三集團軍從奈赫勒北上,尋找以軍主力決戰。

果真如此的話,埃軍將毫無懸念的打贏這場戰爭。

可惜的是,埃軍沒能及時攻佔奈赫勒,也沒能及時到達塞邁德,因此無法對埃拉特構成直接威脅,也就無法迫使以軍分兵。結果就是,如果埃軍主力從奈赫勒北上,肯定會在三號公路線附近遭遇以軍主力。更重要的是,以軍的兵力規模肯定不會少到哪裡去,埃軍很難獲得兵力優勢。

沒有兵力優勢,埃軍有把握打贏決戰嗎?

戚凱威接下來做出的部署,表明他對埃軍沒有抱太大的希望。

二十五日清晨,天快亮的時候,埃軍在第五站起反擊,先派出一支裝甲部隊沿一號公路南下,攻佔大苦湖南面、由一個以軍步兵連控制的第七站,打通前往舍特的道路,然後出動兩個師的兵力,輪番沿著二號公路向東推進,擴大埃軍的防禦圈,同時擺出了戰術穿插的架勢。

第七站附近的戰鬥算不了什麼,以軍早就退卻了。留下一個連守衛第七站,主要就是阻止埃軍利用一號公路,不讓埃軍在運河東岸會師,拖延埃軍主力沿一號公路北上的度,爭取更多的時間。

可以說,這個步兵連就是以軍的“棄子”。

根據該連唯一倖存的以軍士兵回憶,在安排任務的時候,旅長親口告訴他們,不會有任何增援,也沒有撤退的機會,他們必須在陣地上堅持到最後一刻、戰鬥到最後一人,他們的表現將決定以色列的存亡。

必須承認,這支來自第二步兵旅的連隊在戰鬥中表現得極為英勇。

一百多名以軍官兵,面對兩個營的埃及軍隊,在沒有有效反坦克手段的情況下,足足堅持了四個小時。戰鬥開始後不久,連長就在前沿陣地上被一沒炮彈炸死了,五分鐘後副連長陣亡,在埃軍動第二次進攻的時候,兩名排長與三名副排長陣亡,在最後一場戰鬥中,全連最後一名軍官,即一排長抱著集束手榴彈與一輛埃軍坦克同歸於盡。全連所有官兵都戰鬥到了最後一刻,在打光了子彈之後,用埃及陣亡士兵的步槍繼續戰鬥。在最後關頭,五名受了重傷計程車兵拉響了最後一顆手榴彈,與包圍過來的幾名埃及士兵同歸於盡。唯一被俘的以軍士兵是在被炮彈震昏之後失去了知覺,等他醒來的時候,已經被埃及士兵用繩索綁在了擔架上。

不管這四個小時是否重要,以色列官兵用視死如歸的行動解釋了軍人的價值。

真正的關鍵在二號公路上。

雖然埃軍的突擊力度遠遠比不上以色列國防軍,特別是在突擊的堅決性上,兩個步兵師的表現不是很理想,但是埃軍主動起進攻,而且目的性非常明確,仍然給以色列國防軍造成了很大的麻煩。

要知道,如果讓埃軍把突擊打起來,以軍防線就將崩潰。

為了穩住防線,必須粉碎埃軍的突擊行動。

當天上午,雙方在第五站東面大約四十公里處,打響了開戰之後,西奈半島上第二次大規模坦克會戰。

因為這次雙方都投入了機械化步兵,所以嚴格說來應該是裝甲會戰。

埃軍主力是第十四步兵師,以及第二集團軍的第二十八步兵師,以軍主力是第二步兵旅與第四零一裝甲旅。

與頭一天的戰鬥相比,埃軍沒能再次佔到便宜。

第二步兵旅,即“吉瓦提”旅與第四零一裝甲旅都是常備部隊,前者的主力是一百二十二輛“梅卡瓦6”型主戰坦克,後者的主力是一百三十八輛“梅卡瓦5”型主戰坦克。因為第二步兵旅是機械化步兵部隊,所以還有兩百多輛裝甲戰車,第四零一裝甲旅則有一百多輛裝甲戰車。

相反,第十四步兵師與第二十八步兵師都不是主力裝甲部隊。

第十四步兵師的主力是一百一十八輛04式主戰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