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而第二十八步兵師的主力是一百二十四輛99改式主戰坦克。從效能上講,04式介於“梅卡瓦6”與“梅卡瓦5”之間,而99改比“梅卡瓦5”稍微差一點。在裝甲戰車方面,兩個步兵師總共擁有近六百輛,擁有足夠的兵力優勢。
事實上,埃軍的優勢就在兵力上。
兩個步兵師總共有二萬餘名官兵(第十四步兵師在守衛第五站的時候,遭受了較為巨大的損失,傷亡了兩千多名官兵),而兩個以軍旅的總兵力還不到一萬人。問題是,埃軍沒有預備隊,而以軍有足夠的預備隊。
可以說,這場裝甲會戰基本上勢均力敵。
因為輸不起,所以以色列先出動空軍,希望透過空中打擊彌補兵力不足。埃及空軍也隨即出動,為地面部隊提供掩護。
當時,埃及空軍還次執行了戰場支援任務。
從裝備結構上看,埃及空軍應該有不錯的對地打擊能力,因為J…10與J…22都是多用途戰鬥機。可是在這場戰爭中,埃及空軍的主要任務是爭奪制空權,掩護地面部隊,而不是為地面部隊提供支援。結果就是,幾乎所有J…22都被用來執行防空任務,只有少數J…10用來執行對地打擊任務。
可以說,埃及空軍打得很被動。
這從一個方面說明了埃及空軍的最大問題,即缺乏自信心,並不認為自己有能力挑戰以色列的空中霸權。
如果埃及空軍打得更加積極一些,埃及陸軍的日子將會好過得多。
當然,自信心的問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決的,只有透過不斷的戰鬥,以及在戰場上擊敗對手,才能得到解決。
正是雙方空軍加入,讓這場裝甲會戰打得更加激烈。
到了當天中午,以色列國防軍不得不動用預備隊,向前線增派了兩個裝甲旅。
下午兩點左右,在以軍預備隊到達後,埃軍停止了突擊,然後在空中力量與遠端炮兵的掩護下撤回第五站。
突擊行動沒能達到目的,但是給以軍敲響了警鐘。
如果不重視第五站方向上的埃軍,以軍肯定會在接下來的戰鬥中嚐到苦頭。由此產生的結果是,作為西奈半島戰場上最關鍵的作戰力量,“吉瓦提”旅一直留在第五站附近,沒有向東運動。
以軍至少在該方向上留下了五個旅,而且都是常備部隊。
當然,這也與戚凱威隨後做出的部署有關:當天下午,戚凱威就命令運河西岸的四個埃軍預備師開赴第五站,而且這四個師全部換上了第二集團軍的番號,並且動用了第二集團軍的部分主戰裝備。
也就是說,以軍現的時候,認為是第二集團軍主力到達了第五站。
這樣一來,以軍就不得不盯住第五站,防止第二集團軍在側翼開闢第二戰線。。。。T!~!
..
第二十章 保持沉默
(039二十五日白天的戰鬥結束後,埃以決戰的戰場已經形成。
到了當天晚上,出現了第一個停戰機會。美軍四支航母戰鬥群到達地中海之後,中國海軍的兩支航母戰鬥群也進入了亞丁灣。也就是說,中美在中東地區附近各部署了四支與六支航母戰鬥群。
以當時的情況,只要中美出面干預,而且態度足夠強硬,戰爭就會結束。。br/從某種意義上講,在這個時候停戰,中美都能保住面子,畢竟埃及陸軍已經在西奈半島上起反擊,重創了以色列國防軍,而以軍仍然在西奈半島上作戰,並沒有遭遇決定性的失敗。如果在這個時候停戰,以色列肯定得主動撤離西奈半島,而埃及也會承諾恢復到戰前狀態,即從西奈半島撤軍。至於北面的敘利亞,因為沒有攻入戈蘭高地,根本不會對停戰產生影響。
問題是,中國與美國都沒有出停戰訊號。
原因很簡單,不管是埃及、還是以色列,都有進一步擴大戰果的機會,而且在雙方看來都離勝利不太遙遠。
對以色列來說,如果能夠殲滅突入西奈半島的埃及軍隊,就能佔領西奈半島,然後在極為有利的情況下與埃及簽署停戰協議。即便不能永久性的控制西奈半島,也可以用來作為談判籌碼,迫使埃及在政治、外交與軍事上做出妥協,獲得更為穩固的周邊環境,也獲得更加長遠的和平。
對埃及來說,如果能夠在西奈半島上擊敗以色列國防軍,不但能夠收復失地,還能進一步威脅到以色列本土,協助敘利亞收復戈蘭高地。即便敘利亞軍隊非常不濟,沒能打下戈蘭高地,埃及軍隊也可以攻入以色列,以土地換土地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