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雙方的機械化步兵都沒跟上來,所以沒有裝甲戰車受損。
如果從戰果上看,這絕對是迄今為止,埃及裝甲部隊成立之後,在坦克戰中取得的最為重大的一次勝利。
當天下午,納傑夫就表電視講話,高度表彰了裝甲部隊與第三裝甲師。
別忘了,納傑夫曾經在裝甲部隊服役了十多年,還是一名裝甲兵指揮官,對裝甲部隊有很特殊的感情。
留下步兵打掃戰場後,埃軍坦克縱隊繼續向奈赫勒推進。
下午…左右,埃軍抵達奈赫勒城外,開始進行炮火準備。
損失了絕大部分坦克後,以軍全面退守城區,把剩餘的十來輛“梅卡瓦4”型藏在了城鎮建築物中。
因為步兵沒有跟上,所以埃軍沒有急於動進攻。
奈赫勒是一座規模很小的城鎮,常住居民不到兩千,只有幾百棟建築物,而且大部分居民都已逃走。按照埃軍前線指揮官的想法,先進行覆蓋式炮火打擊,摧毀建築物後,再動地面進攻。
這麼做,能夠最大限度的避免與以軍打巷戰。
要知道,在近距離巷戰中,“梅卡瓦4”型也是不小的威脅。
埃軍損失的五輛24式,都是在近距離戰鬥中,被“梅卡瓦4”型的穿甲彈打穿,其中兩輛在極近的距離上被正面擊穿。如果遭到側面攻擊,即便在兩千米外,“梅卡瓦4”型也有足夠大的威脅。
收到前線戰報,戚凱威震驚不已。
…四十五分,戚凱威給第三裝甲師的指揮官下達命令,務必在天黑前打下奈赫勒。
要知道,第三裝甲師的任務不是打下奈赫勒,而是攻佔塞邁德。只有打下塞邁德,埃軍的處境才會有所改善。雖然殲滅第六零零裝甲旅,是個了不起的勝利,但是與戰略上的得失比起來,這點戰術上的勝利根本算不了什麼。如果不能搶在以軍前到達塞邁德,後面的主力部隊就很難展開。
在戚凱威的催促下,第三裝甲師在四點三十分左右起進攻。
前兩輪進攻,都被以軍打退。
第一次進攻遭遇失敗還有情可原,因為步兵沒有跟上來,只能由坦克動衝擊,在突破以軍防線後,沒能站穩腳跟,被以軍打了回來。第二次進攻失敗,徹底暴露出了埃軍的素質問題,即步坦協同嚴重不到位。
等到第三裝甲師組織第三次進攻的時候,天色已經暗了下來。
夜間七點左右,第三裝甲師突入奈赫勒城區,出人意料的沒有遇到抵抗,甚至沒有現以軍防禦部隊
隨後,埃軍指揮官才搞清楚,以軍在六點三十分撤退了。
這個時候,從埃拉特出的兩個以軍裝甲旅已經抵達塞邁德,而且獲得了足夠的時間部署防禦陣地。。。。T!~!
..
第十九章 第二戰線
(039二十五日凌晨,第三裝甲師先頭部隊抵達塞邁德附近。
這次,以軍沒有主動出擊,而是留在了防禦陣地上,僅用遠端火炮招呼了千里迢迢趕來的埃及軍隊。
當然,這也沒有什麼好奇怪的。搜尋最新更新盡在。br/從埃拉特出的兩個以軍裝甲旅都是標準的預備役部隊,官兵在戰爭爆前才接到動員命令,配屬的主戰裝備也都是庫存貨,主要是封存的“梅卡瓦3”型主戰坦克,只有少數“梅卡瓦4”型主戰坦克。雖然在進行了現代化改進後,“梅卡瓦3”型也配備了一百二十毫米滑膛炮,在火力上與第四代“梅卡瓦”沒有多大區別,但是在其他效能,特別是防護能力上仍然差了很大一截。此外,這兩個旅的官兵全部來自預備役,坦克手每年只訓練三次,素質遠比不上常備軍。
在第六零零裝甲旅遭到重創,幾乎損失了所有主戰坦克之後,以軍自然不敢冒進。
問題是,第三裝甲師也不大可能立即打下塞邁德,因為躲在建築物後面的“梅卡瓦”仍然有十分巨大的威脅。
更重要的是,經過奈赫勒的戰鬥,第三裝甲師已經損失了近二十輛24式。
準確的說,包括坦克戰在內,戰鬥損失只有十一輛,還有七輛在行軍途中出了故障,另外一輛則是在進入奈赫勒的時候壓上了以軍埋設的反坦克地雷,導致行走機構受損,不得不拖回坦克廠進行大修。
此時,第三集團軍已經全部渡過蘇伊士運河,第一集團軍的先頭部隊也已到達舍特。
出於儲存實力,特別是寶貴的裝甲力量考慮,戚凱威在二十五日凌晨下達命令,讓第三裝甲師留下前鋒監視塞邁德,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