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二日下午五點左右,“淡水鰩”號就探測到了美軍第三艦隊,只是汪淵洋根本不相信美軍第三艦隊會到這裡來,而且當時的距離太遠,在兩百公里以上,且“淡水鰩”號正好朝向美軍第三艦隊,艇的球形聲納陣在以被動模式工作的時候,還無法完全確定探測到的是美軍第三艦隊。
也許,只是一艘規模龐大的快運輸船隊。
顯然,這是完全有可能的,因為從澳大利亞東南地區到美國西海岸的幾條航線都得從這裡經過。
三個月前,“淡水鰩”號就在這裡伏擊了一支運輸船隊,只是沒有收到多少戰果。
汪淵洋沒有讓潛艇轉向,也沒有考慮是否攻擊那支“船隊”,因為“淡水鰩”號剩下的電能不允許他去追擊“船隊”。
結果,“淡水鰩”號保持原來的航向與航。
兩個小時後,汪淵洋改變了之前的想法,因為聲納長非常明確的告訴他,聲納探測到了極為明顯的爆炸聲,還能依稀分辨出艦船沉入深海,船體在巨大的海水壓力下變形破裂時出的恐怖聲響。
要知道,有經驗的聲納長絕對能夠聽出船體變形破裂時出的聲響。
顯然,不管那是船隊、還是艦隊,正在遭到攻擊。也就意味著,在那支船隊或者艦隊附近肯定有中國海軍的艦艇。
也就是說,只要“淡水鰩”號趕過去,就能在戰鬥結束後從其他艦艇那補充電能。
汪淵洋沒有遲疑,立即命令潛艇轉向,並且把航提高到了二十四節,隨即讓槍炮長檢查了所有魚雷。
此時,“淡水鰩”號只剩下了十四條魚雷。
可以說,汪淵洋有點後悔之前攻擊那幾艘美軍運輸船浪費掉了四條魚雷。如果此時多出四條魚雷,他有很大的把握擊沉四艘更大的“運輸船”,也許會是四艘任何潛艇艇長做夢都想幹掉的大型戰艦。
顯然,汪淵洋此時已經意識到,前方很有可能是一支艦隊。
後來,汪淵洋還考慮到了一種可能,即遭到攻擊的是中國海軍的艦隊。雖然他不大願意相信這種可能,但是他更加清楚,如果是自家的艦隊,他就更得趕過去,絕對不能有半點遲疑。
當時,只有“淡水鰩”號在駛往美軍第三艦隊所在海域。
雖然有四艘全電動潛艇配合第二艦隊作戰,但是在戰鬥結束時,這四艘全電動潛艇離美軍第三艦隊都有一千多公里,根本無法及時趕到。更重要的是,在龔繼飛下達了撤退命令之後,這四艘潛艇全部去掩護四艘受損的大型綜合戰艦,並且在九月三日凌晨與兩艘趕來的美軍攻擊核潛艇遭遇。也正是在這四艘全電動潛艇的掩護下,四艘大型綜合戰艦才沒有遭到美軍潛艇攻擊。
可以說,汪淵洋確實應該感到遺憾。
在他前方,總共有二十二艘幾乎癱瘓的戰艦,而且這些戰艦均喪失了作戰能力。可惜的是,“淡水鰩”號上只有十四條魚雷。T!~!
..
第一百四十九章 放棄
九月二日夜間十一點十七分,“列剋星敦”號中雷;十一點十八分,“肯尼迪”號同時被兩條魚雷擊中;十一點二十一分,“華盛頓”號中雷;十一點二十二分……
在十分鐘內,美軍第三艦隊的十二艘戰艦被魚雷擊中。
嚴格說來,這些打擊都不夠致命。
當時,“列剋星敦”號在被魚雷擊中之前,已經撲滅了機庫內的大火,而且艦體所受的損傷不會導致沉沒。在被一條六百五十毫米魚雷擊中之後,“列剋星敦”號也沒有沉沒,只是艦體內湧入了幾千噸海水。
傷勢相對較重的是“肯尼迪”號,因為這艘當時還在航行的航母被兩條五百三十三毫米魚雷擊中,且命中點都在龍骨下方,準確的說,魚雷是在龍骨下方大約五米處爆炸的,直接把龍骨炸成了三截,即便“肯尼迪”號沒有立即沉沒,也喪失了修復價值。要知道,修復龍骨受損的戰艦,比重新建造一艘戰艦都要麻煩,因為需要更換龍骨,而更換龍骨幾乎得拆除整個艦體。
“華盛頓”號的情況與“列剋星敦”號差不多,只是挨的炮彈多一些而已。
相對而言,另外九艘被魚雷擊中的護航戰艦的命運悲慘得多,其中三艘驅逐艦幾乎當場就沉沒了,六艘巡洋艦中的兩艘在十分鐘內沉沒、一艘在十二點之前沉沒、剩下的三艘也沒能見到日出。
只要搞清楚情況,美軍第三艦隊根本不需要害怕什麼。
問題是,尼克松根本搞不清楚情況。
在被“淡水鰩”號伏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