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伊朗有很大的野心,很有可能出兵中東。
如此一來,黃瀚林就不得不有所保留。在他看來,只需伊朗一天不肯聽從指揮,就一天不能讓伊朗安生。
讓美俄聯軍留在伊朗境內,明顯是制服伊朗最為簡單的辦法。
現實上,正是政治上的因素,最終使隊錯過了攻佔加茲溫的大好時機。
也正是政治上的因素,使得在接下來的兩年內,伊朗戰場變得不溫不火,成為了次要地面戰場。
看得更長遠一些,也正是中國與伊朗的矛盾,讓美俄聯軍隨後就把撤回去的五十萬大軍派往大陸戰場,成為隊向俄羅斯腹地進軍的一大障礙,並且最終讓戚凱威的大陸戰略化為影。
戰後,就有人認為,當時還存在第二種處理辦法,即顛覆伊朗政權。
客觀的講,這確實是一個辦法。只是,黃瀚林沒有這麼做,也沒有允許情報機構與軍隊這麼做。也許,他有一些顧慮,終究伊朗是中國的盟國,在戰爭前景還不太明瞭的時候,顛覆盟國政權,會嚴峻毀壞中國的形象,對今後爭取更多的盟友產生負面影響,以至有可能使中國變得孤立。
總而言之,這場意義嚴峻的戰役,即改變了伊朗戰場的局面,也對整個戰爭、至少是地面戰爭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直到兩年後,阿拉伯世界發展壯大,中國當局才意識到,一個足夠強大的伊朗是制衡阿拉伯世界的必要力量,才重新重視伊朗戰場,並且發動瞭解放伊朗全境的作戰行動,為這場戰役劃上了句號。
第一百五十五章政治決定戰爭
第一百五十五章政治決定戰爭
百度搜尋閱讀最新最全的小說T!~!
..
第一百五十六章 難題
第一百五十六章難題
德黑蘭戰役的影響是雙向的,相對而言,美國遭到的影響更大。大文學
透過這場戰役,美**方看清了兩個現實,一是俄軍絕對沒有想像的那麼強大,二是隊即將發動規模更大的戰略進攻。
對於前一個現實,早就有美軍將領提了出來。
在出兵伊朗之後,美國陸軍中將格瑞斯、即伊朗戰區美軍司令官就向馬歇爾提出,不要過分希望俄軍有出色的表現,美國應該做好在伊朗單獨作戰的思想準備,不然在伊朗戰敗只是時間上的問題。
這份演講,引起了馬歇爾的重視,間接結果就是,馬歇爾為格瑞斯增派了四個師。
可是,卻沒有引起馬歇爾的足夠重視,因為增派的也是預備部隊,而不是主力部隊,且馬歇爾沒有為格瑞斯謀求美俄聯軍最高指揮官的位置,讓他聽命於伊萬申科大將,美軍得協助俄軍作戰。
戰後,格瑞斯在他的回憶錄中提到,如果當時他手裡的半數部隊是主力師,而且是俄軍配合美軍作戰,德黑蘭戰役的結果將截然不同,至少他會在德黑蘭附近留下一支足夠強大的作戰部隊。在回憶錄中,格瑞斯認為美俄聯軍最大的問題,就是伊萬申科大將過於急切的想攻入胡齊斯坦省。
明顯,格瑞斯忽視了一個問題,即進攻胡齊斯坦省是美國提出的要求。
現實上,在蔣博文發起反擊之前,格瑞斯只是提到要加強後方防線,卻沒有反對向胡齊斯坦省進軍。在九月初,即中國海軍在太平洋上大打出手的時候,格瑞斯還向伊萬申科提交了一份作戰計劃,由四個美軍師打頭陣,俄軍出動兩倍的兵力,爭取在九月底之前攻佔胡齊斯坦省。只是當時俄軍的準備工作還沒有到位,而且伊萬申科得到的也是預備部隊,根本沒辦法執行這個作戰計劃。
明顯,這種推卸責任的事情,已經是美軍將領的通病了。
只是,這也給格瑞斯帶來了好處,即在總撤離之後,伊萬申科背了黑鍋,不但被俄羅斯總統親身下令解除職務,還被移交給了軍事法庭,被判處了十多項罪名,最後還是總統特赦讓他逃過牢獄之災。
頂替伊萬申科的,就是格瑞斯。
在出任美俄聯軍總司令之前,格瑞斯晉升為四星上將。
必須承認,格瑞斯除了推卸責任之外,也是一位比較有才能的將領,而且是一位較為善於打防禦戰的將領。
在他的組織下,美俄聯軍僅用了一個月就鞏固了伊朗西北地區的防線。
現實上,也正是他做出的貢獻,才讓美俄聯軍把撤下來的五十萬大軍派往大陸戰場,不然肯定得留在伊朗。
可惜的是,格瑞斯沒有遇到一個合適的對手。
受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