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不是中國的同盟國,顯然不可能分到好處。
這樣一來,也就不難理解歐洲人為什麼會生如此顯著的轉變了。
如果中國能夠取勝,那麼歐洲的唯一選擇就是儘快參戰,而且是以中國的盟國參戰,確保在戰後能夠獲得一席之地。
當然,分散的歐洲,將很難揮至關重要的作用,甚至不會得到中國重視。
要知道,在某種意義上,四分五裂的歐洲對中國提供的幫助甚至比不上印度,也就不可能得到中國垂青。
如此一來,就得在參戰之前實現統一。
只有統一的、強大的歐洲,才有能力在戰爭中揮至關重要的作用,也才有能力在戰後維護所有歐洲人的利益。
事實上,不管是親美、還是親華,歐洲都得儘快實現統一。
原因很簡單,不管是以美國盟國的身份參戰、還是以中國盟國的身份參戰,只有統一的歐洲才能揮作用。
在這個大背景下,歐洲內部出現了一股推動統一的力量,而且是一股強大的力量。
在年初的民意調查中,法德意三國中,有過百分之八十的民眾認為,歐洲必須儘快實現統一。
顯然,這個比例過了親華派。
六月十一日,法德意三國腦在羅馬召開峰會,共同宣佈,將在七月底之前就成立歐洲聯邦進行全民共投。
隨即,法德意三國腦出號召,希望得到歐盟其他國家支援,建立一個覆蓋整個歐盟的歐洲聯邦。
只是,響應號召的歐盟成員國並不多。
到六月底,只有荷蘭、奧地利與匈牙利做出正面回應,宣稱將在年底就是否加入歐洲聯邦進行全民公投。
事實上,當時中國與美國對此也不是很熱心。
原因很簡單,中國與美國當局得考慮一個問題:統一起來的歐洲是朋友,還是敵人?
在不能確保歐洲成為朋友的前提下,不管是中國、還是美國,都不希望歐洲成為一個強大的聯邦國家。
問題是,在歐洲統一已是大勢所趨的情況下,如何使歐洲變成盟友才是關鍵。
到這一步,大陸戰場的重要性就無法用言語來形容了。T!~!
..
第一百二十四章 戰略轉向
客觀的講,中國在太平洋上取得的任何勝利,都只與美國有關,與歐洲沒有多大關係。
不管歐洲是否成為一個統一的聯邦國家,其核心利益都在歐洲、以及相鄰的北大西洋與北非地區,與太平洋沒有多少瓜葛,而且統一之後的歐洲也不會染指太平洋,在太平洋地區沒有利益訴求。
也就是說,中國在太平洋戰場上取得的勝利,對歐洲的影響微乎其微。
真正能夠影響歐洲的,除了中東戰場,也就只有大陸戰場了。
相對而言,因為中東戰場涉及到阿拉伯世界,而且處於膠著狀態,所以大陸戰場對歐洲產生的影響更加明顯。
事實上,這也涉及到歐盟與俄羅斯的恩怨。
在過去數十年內,歐洲與俄羅斯的關係算不上親密、也算不上疏遠,而是在密切的經濟聯絡之上,進行著全方位的鬥爭。
核心矛盾就是:誰才是歐洲大陸的主宰。
毫無疑問,在二零四零年之前,歐盟是歐洲大陸的主宰力量,只是歐盟並沒有利用好這段非常有利的時期來壓制俄羅斯,反而在某些方面,不得不向俄羅斯做出讓步。一個至關重要的原因就是,在這段時期,俄羅斯是歐盟的主要能源供應國,來自俄羅斯的天然氣與石油佔到了歐盟市場的百分之四十以上。在第五次中東戰爭之後的幾年內,這個比例甚至達到了百分之六十。
二零四零年之後,歐盟與俄羅斯的關係生了倒轉。
主要原因就是,美國為了抗衡中國,開始扶持俄羅斯,使俄羅斯在接下來的十多年之內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雖然美國的初衷不是打破歐俄之間的戰略平衡,但是卻起到了類似的作用。
事實上,這也是歐盟在外交政策上轉為親華的主要原因。
要知道,在第五次中東戰爭後,因為中國支援阿拉伯國家,使歐盟喪失了中東地區的利益基礎,從而導致中歐關係急劇倒退。在二零四零年之前,歐洲幾個主要國家的執政黨都生了更迭。
戰後,很多人都認為,美國在二零四零年犯下了一個嚴重的錯誤。這些人認為,美國當時應該拉攏歐盟,而不是扶持俄羅斯。在這些人看來,在聯合歐盟之後,美國在第三次世界大戰中取勝的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