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第十三集團軍面臨後勤問題有多嚴重?
除了彈藥不足之外,很多作戰部隊的口糧都不夠。打到十八日的時候,一些部隊三個人才能分到兩份口糧。
在東線,北面的第一一三集團軍的情況稍微好一點,主要是背靠伊朗軍隊作戰,後勤保障由人數眾多的伊朗軍隊負責。為了支援第一一三集團軍,伊朗軍隊組織了一支專業的沙漠運輸部隊,即駱駝運輸隊,用數萬頭駱駝取代了車輛,向在前線作戰的中**隊運送彈藥等物資。
在二十一世紀中葉的戰場上,仍然能夠看到以牲畜代替腳力的部隊,絕對是個奇蹟。
當極為現代化的地面戰平臺與駱駝運輸隊走在一起的時候,肯定會有很多人認為,這是電影裡的場景。
當然,絕不能否認這些駱駝做出的貢獻。
要知道,駱駝的負重能力過了最好的馬匹,而且非常適合在沙漠裡活動,十頭駱駝的運輸能力,相當於一輛十噸級載重卡車,而第一一三集團軍的主要補給物資,比如彈藥與食物,都能用駱駝運送。
沒有這些駱駝,第一一三集團軍肯定寸步難行。
問題是,第一一三集團軍是從馬什哈德開始進攻的,到德黑蘭大約有八百公里,沿途還有大量由美俄聯軍控制的城鎮與據點。雖然從馬什哈德有直通德黑蘭的鐵路,但是並不意味著進攻很容易得手。
事實上,蔣博文在這裡動用了一個集團軍,就是希望儘快打通一條前往德黑蘭的鐵路。
可惜的是,蔣博文把這場戰鬥看得太簡單了。
後來,很多人認為蔣博文過於稚嫩,主要原因就與使用第一一三集團軍的方式有關,即在這些人看來,根本沒有必要把一支擁有四萬多人的集團軍放在遙遠的馬什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