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7部分(3 / 4)

小說:燃燒的海洋 作者:大熱

鍵日

從戰果來說,除了沒有全殲美俄聯軍,蔣博文一個不少的實現了戰前計劃,甚至額完成了任務。

只是,伊朗戰場的長遠影響,正是在於蔣博文沒能做到的事情。

面對中**隊咄咄逼人的攻勢,美俄聯軍選擇了向德黑蘭撤退,或者說是撤除伊朗西部的突出部,避免側翼被擊潰。

事實上,此時美俄聯軍的側翼已經被擊潰了。

九月十八日,美軍第十四步兵師先到達德黑蘭南面、納馬克湖西面的庫姆,隨即與第十三集團軍遭遇。在激戰數個小時、付出了一千多人傷亡、損失了數十輛坦克之後,美軍放棄了向德黑蘭挺進的想法,暫時退回庫姆,等待正在趕來的第十六步兵師,以及四個同步撤退的俄軍師。

這一天,克爾曼的兩個俄軍師向中國陸戰隊第七陸戰師投降。

雖然俄軍師的編制規模比美軍師小一點,但是兩個步兵師也有兩萬餘名官兵,與一箇中國陸戰師旗鼓相當。在被圍困了兩天,飽嘗炮火之苦後,絕望的俄軍選擇了投降,大約一萬七千名俄軍官兵做了戰俘。

事實上,當時圍攻克爾曼的只有一個陸戰旅,只是得到了一個炮兵旅的直接支援。

當時,陸戰隊還沒有像陸軍那樣,在師級部隊成立突擊叢集,依然是以往的編制,即在師下建立具有完善獨立作戰能力的旅級部隊,然後是營級部隊。從規模上講,陸戰隊的旅非常大,一個戰鬥旅有大約六千人,所以一般一個陸戰師只有兩個戰鬥旅,另外還輔以一個炮兵旅。

正是有了炮兵旅支援,第七陸戰師才能用一個旅攻佔克爾曼。

要知道,在過去兩天裡,這個炮兵旅用掉了一萬五千噸炮彈,所有彈藥都是透過鐵路從巴基斯坦運送過來的。

因為有鐵路運輸做保障,必要的時候還可以從南面的港口獲得補給,所以陸戰隊在作戰的時候沒有那麼多的顧忌,往往在一些無關緊要的戰場上消耗大量彈藥,而不是讓裝甲部隊去衝鋒。

在佔領克爾曼的時候,陸戰隊的先頭部隊已經到達亞茲德附近。

也就是說,陸戰隊的突擊部隊在後勤保障不太可靠的情況下,突擊了三百公里。

後來,美軍就多次指責俄軍,認為俄軍在克爾曼投降,使美俄聯軍錯過了瓦解陸戰隊攻勢的大好機會。

這個說法本身沒有錯,因為到達亞茲德的陸戰隊已經遇到了後勤保障問題。

當時,這支兵力在一萬左右的突擊部隊,只剩下了不到半個基數的彈藥,也就沒有攻打只有五千美俄聯軍守衛的亞茲德。

設想一下,如果克爾曼還在俄軍手裡,突擊的陸戰隊會是個什麼結果?

問題是,俄軍不但不承認丟掉克爾曼是俄軍的責任,還反過來指責美軍,認為美軍沒有及時向德黑蘭進軍,才是真正的問題。

事實上,俄軍的指責也有道理,因為美俄聯軍的主要目的是突圍,避免主力部隊在伊朗西部地區被圍殲,因此早就訂下了向德黑蘭撤退的作戰方案,要任務就是儘快控制德黑蘭周邊地區。至於在克爾曼的防禦部署,基可有可無的事情,即便守不住克爾曼,對戰略撤退也沒有多大影響。

此外,美俄聯軍沒有在亞茲德動反擊,也是個大問題。

有趣的是,當時守衛亞茲德的主力就是一個美軍步兵旅,俄軍只有不到一千人,因此俄軍認為美軍沒有反擊,才是克爾曼失守的主要原因。俄軍的理由是,如果亞茲德的美軍主動反擊,中國陸戰隊就不可能集中兵力攻打克爾曼。

戰鬥打成這樣,只能說美俄聯軍問題多多。

可以說,九月十八日,正是德黑蘭戰役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一天。

這一天,如果美軍第十四步兵師繼續北上,俄軍守住了克爾曼,美俄聯軍在亞茲德起反擊,這場戰役的結果肯定會截然不同。可惜的是,在三個主要戰場上,美俄聯軍都沒能取得成果。

看上去,美俄聯軍要倒大黴了。

要知道,美俄聯軍要想進行戰略撤退,不但要穩住東部戰線,還得打到德黑蘭。原因很簡單,即便德黑蘭已成廢墟,這裡也是伊朗北部的交通樞紐中心,所有通往高加索方向的鐵路都得從德黑蘭附近經過。

這也正是蔣博文先出兵德黑蘭的目的,也是這場戰役被稱為“德黑蘭戰役”的原因。

問題是,蔣博文的處境同樣不那麼樂觀。

第十三集團軍的作戰能力很強,可是後勤補給很成問題,大部分作戰部隊只有不到一個基數的彈藥。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