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是,戚凱威正在大陸戰場上策劃大規模進攻。
雖然在很多人看來,冬天不益在俄羅斯動進攻,但是戚凱威認為,在冬天動進攻更能達到戰略突然性。更重要的是,中**隊已經解決了寒帶冬季作戰服的問題,而且不存在裝備使用的問題。如此一來,戚凱威就決定在冬季動一次進攻,奪取伏爾加河東岸,即裡海北部地區,以便在二零五四年開春的時候渡過伏爾加河,向俄羅斯的歐洲腹地動一次決定性的戰略進攻。
顯然,牧浩洋不能指望陸軍了。T!~!
..
第一百三十章 進攻方向
事實上,在怎麼打的問題上,牧浩洋與周渝生之間都有分歧。
在周渝生看來,因為兵力不足,特別是沒有得到陸軍的支援,根本不具備攻打澳大利亞的能力,也就沒有必要在西南太平洋開闢新的戰線,而是應該沿著已有的進攻路線,向夏威夷進軍。
當然,周渝生的主要觀點是:藉助攻打夏威夷群島,打一場決定性海戰。
說得簡單一點,登陸為輔,海戰為主,戰役的主要目的是在夏威夷群島海域殲滅美國太平洋艦隊。
如果能夠實現作戰目的,意義將十分重大。
當時,大部分海軍將領都支援周渝生,連龔繼飛中將(在密克羅尼西亞海戰後晉升)與佟少雲少將(在密克羅尼西亞海戰中指揮南下的偵察編隊,當時是海軍上校)都認為,應該以打擊美國海軍艦隊為主。
只是,並非所有人都完全支援周渝生。
事實上,連龔繼飛與佟少雲都有不同的見解。
原因很簡單,此時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已經拆分成第三艦隊與第五艦隊。第三艦隊部署在澳大利亞,以“列剋星敦”號、“肯尼迪”號與“華盛頓”號為核心,但是沒有進入印度洋,主要在塔斯曼海活動,掩護從澳大利亞東部港口前往索羅門群島的海軍運輸船。第五艦隊部署在珍珠港,由“羅斯福”號、“福萊斯特”號與“林肯”號三艘剛服役的“美國”級航母為核心,還在進行必要的作戰訓練,並且經常性的前往美國西海岸的海軍基地,順帶掩護過往船隊。
有趣的是,擔任第三艦隊指揮官的是尼克松少將。
別忘了,在第二次迪戈加西亞海戰中,還是准將的尼克松就是第三艦隊司令官,而現在他已經是少將了。
指揮第五艦隊的仍然是弗倫奇上將,他也同時是太平洋艦隊司令官。
這個部署,足以說明美國海軍的戰略,以及美國海軍對戰局的判斷,即中國海軍將進軍西南太平洋,所以美國海軍把度較慢的三支航母戰鬥群放在澳大利亞,度較塊的三支航母戰鬥群留在夏威夷。如此一來,只要中國海軍進軍西南太平洋,第三艦隊的主要任務就是退守塔斯曼海,等待第五艦隊前來支援。從時間上看,第五艦隊能夠在五天內趕到,而第三艦隊依託岸基航空兵,堅持五天不是大問題。
由此就產生了一個問題,即攻打西南太平洋,很有可能遭到美軍夾擊。
針對這個問題,龔繼飛認為,應該先南下幹掉第三艦隊,再殺個回馬槍,幹掉前來支援的第五艦隊。
佟少雲卻持相反意見,即認為應該直接進軍夏威夷,幹掉第五艦隊。如果第三艦隊前來支援,就回頭收拾第三艦隊。如果第三艦隊見死不救,則假戲真做,動用陸戰隊奪取某座島嶼。
顯然,龔繼飛的觀點更貼近周渝生的主張。
雖然看上去,佟少雲更加支援周渝生,即把重點放在夏威夷群島,但是在本質上,佟少雲並不反對打一場登陸戰役。
事實上,進行登陸作戰正是牧浩洋的主張。
不同的是,牧浩洋沒有把登陸地點選在夏威夷,而是選在了索羅門群島。
看得出來,四個人的觀點都不一樣。
牧浩洋沒有以權壓人,而是進行了非常公開的討論,並且非常重視其他人的意見,只是他也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在牧浩洋看來,把重點放在西南太平洋上,有一個誰也繞不過去的理由,那就是澳大利亞是對中國本土、以及東方同盟集團絕對防禦圈構成直接威脅的頭號因素,只有攻佔澳大利亞,才能消除這個威脅。
事實上,這已經出了軍事範疇,屬於政治問題了。
當時,美軍在澳大利亞部署了一千多架轟炸機與近兩千架戰鬥機,還有數百架各類支援性飛機。也就是說,部署在澳大利亞的空中力量,幾乎相當於美國空軍的四成,而且這裡離中國本土也就只有三千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