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4部分(1 / 4)

小說:燃燒的海洋 作者:大熱

這麼做,主要就是“黃貂魚”級的建造費用僅相當於“金槍魚”級的一半,而其任務適應能力相當於“金槍魚”級的百分之六十,改進後能夠達到百分之八十,因此具有更好的效費比。

隨著“金槍魚”級大批次服役,海洋戰場上的形勢生了巨大轉變。

在二零五四年十月之前的兩年中,中國海軍在破交作戰中擊沉的商船不到五百艘,總載重噸大約三千五百萬噸,而在二零五四年十一月到二零五五年五月的半年間,中國海軍就擊沉了五百五十八艘西方同盟集團的商船,總載重噸達到四千二百萬噸,並且在協助艦隊作戰的時候擊沉了一百四十四艘戰艦。這些戰果,有百分之七十屬於“金槍魚”級,以及改進後的“黃貂魚”級。

從某種意義上講,大規模的破交作戰,是擊敗西方同盟集團的主要手段之一。

更重要的是,大批次的全電動潛艇服役,極大的改善了中國海運的安全環境,特別是在潛艇加入護航編隊之後,船隊的生存率大幅度提高,而更加安全的海運航線,為中國的戰爭機器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二零五四年,即海軍把潛艇編入護航艦隊後的第一年,就在印度洋上擊沉了十八艘美軍潛艇,其中十一艘是被護航潛艇擊沉的,還有三艘是護航潛艇與護航戰艦的共同戰果。

戰後,幾乎所有人都認為,全電動潛艇是中國取勝的關鍵武器之一。

要知道,直到二零五四年底,美國才開始建造全電動潛艇,效能僅相當於“黃貂魚”級的早期型號,而且這些潛艇要到二零五五年底才能服役,第一批也僅僅只有二十艘,要到二零五六年,美國的全電動潛艇裝備量才過一百艘,而此時中國海軍的全電動潛艇已經過了四百艘。結果就是,在二零五六年之前,美國海軍主要依靠昂貴的攻擊核潛艇,根本無法在數量上取勝。

殘酷的戰爭已經證明,數量往往比質量更加重要。

事實上,這也正是世界大戰與區域性戰爭最大的不同之處,即在全面戰爭中,如何生產出足夠多的、效能不算落後的武器裝備更具有決定性意義,平常在乎的裝備效能,已經成為次要因素。

只是,到了二零五三年八月,牧浩洋已經不再關注裝備建造的事情了。

大連造船廠已經傳來好訊息,“恆山”號的修復工作即將完成,預計在八月十五日進行驗收測試,月底就能重返海軍。

此外,“泰山”級的第二批,即“黃山”號、“廬山”號、“峨眉山”號與“青城山”號已經完成了海試,預計在八月底就能進行海軍驗收測試,最遲也能在十月份服役,而還在維修的“嵩山”號也預計在十月份歸隊。

也就是說,到十一月,中國海軍就將擁有七艘級航母。

更重要的是,配套戰艦也將在十月份到位,包括十六艘“黑龍江”級大型綜合戰艦與二十艘“威海”級反潛戰艦。

事實上,護航戰艦的數量已經過了組建航母戰鬥群的最高標準。

說得直接一點,在組建七支航母戰鬥群之後,還多出了四艘大型綜合戰艦與六艘反潛戰艦。

除了戰艦,徵用的商船也改裝了五十多艘,其中有十六艘護航航母。

因為“泰山”級航母的建造規模沒有擴大,或者說沒有像想像的那樣擴大,所以海軍對八艘護航航母做了特殊改進,各安裝了一部電磁彈射器,使其能夠搭載固定翼反潛巡邏機與艦載戰鬥機。

按照牧浩洋的規劃,這八艘護航航母將編入登陸艦隊,充當“兩棲攻擊艦”。

也就是說,在接下來的戰鬥中,登陸艦隊能夠從護航航母那裡得到空中支援,不再需要艦隊伴隨作戰。

這些艦船都能在年底交付海軍。

擺在牧浩洋麵前的問題是:如何利用眼前這支規模龐大的艦隊,以及規模已經達到八支的登陸艦隊?

答案很簡單:在海洋戰場上動新的攻勢。

只是,留給牧浩洋的時間視窗只有幾個月。

六月底,美國海軍接收了第二批“美國”級航母,航母戰鬥群的規模恢復到六支。雖然從總體戰鬥力上看,美國海軍處於下風,但是到二零五四年初,美國海軍將獲得第三批“美國”級航母,而且數量是六艘。可惜的是,中國海軍的第三批“泰山”級要到二零五四年底才能交付。

按照軍事情報局提供的情報,到二零五四年三月,中國海軍就將喪失兵力優勢。

也就是說,如果牧浩洋打算在海洋戰場上動戰略進攻,就得在二零五三年三月之前取得實質性勝利。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