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艘全電動潛艇媲美。
正是如此,在二零四五年六月底,第二次印度洋戰爭還沒結束,海軍就向總參謀部提交了一份潛艇發展規劃報告,提到以模組化建造方式打造全電動水下艦隊,用全電動潛艇取代大部分攻擊核潛艇。T!~!
..
第一百二十二章 水下霸主
提交這份報告的不是牧浩洋,而是周渝生。
雖然牧浩洋兼任海軍司令,但是主要身份是總參謀長,所以海軍的裝備規劃報告都是由章玉廷、周渝生與晏鷹搏等兵種負責人提出來的,再由總參謀長審議後提交給國防部與國務院。
當時,牧浩洋是全電動潛艇的最大支持者。
這並不是說牧浩洋很看重潛艇的效費比,而是按照他的規劃,未來的中國海軍艦隊就是一支“電動艦隊”,各種大型戰艦上都有綜合電力系統,電能不但是驅動能量,也是各種武器系統的主要能量。如此一來,全電動潛艇能夠最大限度的降低海軍的後勤保障,而且能夠更有效的配合艦隊作戰。
比如,在伴隨艦隊作戰的時候,全電動潛艇可以非常方便的從其他戰艦,比如航母、大型綜合戰艦、反潛戰艦等配備了聚變核反應堆的戰艦那裡補充電能,基本上不用考慮充電帶來的問題。
當然,全電動潛艇的最大優勢還是在成本上。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牧浩洋不會忽視的原因,即全電動潛艇更易建造,一些規模較小的內河造船廠就有足夠的實力,不需要佔用沿海地區大型造船廠的船臺,因此在戰爭時期能夠迅速提高產量。
要知道,在世界大戰中,潛艇絕對是“易耗品”。
如此一來,大力發展全電動潛艇就沒有什麼懸念了。
二零四五年底,在透過了國防部與國務院的審批之後,牧浩洋批准了“黃貂魚”級的建造工作。因為該級潛艇全部用淡水魚的名稱命名,所以又被稱為“淡水魚”級。從這個命名方式來看,也證明全電動潛艇在二零四五年的時候受到的重視仍然不夠高,只是被當做一種廉價的替代品。
當然,“黃貂魚”級本身也存在較多的問題。
這種潛艇的水下排水量只有二千二百噸,配備三百噸第一代燃料電池,最大潛航續航力只有六千五百公里,最大潛航速度三十五節,配備了四具五百三十三毫米與兩具六百五十毫米魚雷發射管,備雷十八條、或者二十四枚水雷。最初建造的兩批,全部採用第一代燃料電池,從第三批開始才更換為第二代燃料電池,前兩批也在進行中期改進的時候,換上了第二代燃料電池。
“黃貂魚”級的最大優勢就是成本。
算上設計與研製經費,在燃料電池的製造成本還沒降下來的情況下,第一批八艘的造價也僅相當於兩艘099型攻擊核潛艇,第二批的造價比第一批降低了百分之三十,到了第三批的時候更是降低到了一半左右。也就是說,在剔除了設計與研製經費之後,“黃貂魚”級的造價僅相當於099型的八分之一。
當然,也許有人認為,潛艇多了,需要更多的官兵,也需要更多的保障設施,維持費用更高。實際情況並非如此,“黃貂魚”級的編制只有二十二人,其中六名軍官,僅相當於攻擊核潛艇的六分之一,而且不存在對核反應堆進行維護保障的問題,所以維護費用只有攻擊核潛艇的十分之一。也就是說,在綜合成本上,“黃貂魚”級的優勢更加突出,還不到攻擊核潛艇的八分之一。
由此產生的結果是,在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中國海軍已經分五批訂購了四十八艘該型潛艇。大戰爆發前,中國海軍裝備了三十二艘,除了在建的八艘,另外八艘以援助的方式提供給了盟國。除此之外,巴基斯坦、埃及等十多個盟國訂購了三十多艘,另外還有數個友好國家訂購了二十多艘。“黃貂魚”級的最終產量超過了一百艘,而且大部分第一與第二批次的都進行了現代化改裝,安裝了第二代、甚至第三代燃料電池,有的甚至服役了四十年以上。
從建造數量上看,“黃貂魚”級是一種非常成功的潛艇。
當然,這也不等於“黃貂魚”級沒有問題了。
最大的問題就是排水量過小,導致改進餘地非常有限,持續作戰能力也遠沒有達到海軍的要求。
說得直接一點,“黃貂魚”級只適合在近海活動,沒有在大洋深處獨立作戰的能力。
以其潛航能力來看,在離基地二千五百公里之外的地方,只能巡邏兩天,即便換成第二代燃料電池,也無法超過十天,而攻擊核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