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1部分(3 / 4)

小說:燃燒的海洋 作者:大熱

全球建造數量第四多的攻擊核潛艇。

更重要的是,在整個大戰期間,“長城”級的出勤率不斷名列前茅。

當時,印度洋艦隊的一艘“長城”級在執行遠征大西洋的作戰任務時,創造了持續部署三百八十八天的世界紀錄。

能夠毫不誇張的說,“長城”級是中國海軍在第三次世界大戰期間的中堅力量。

當然,“長城”級更是當時中國海軍唯一能夠在遠洋作戰的大型攻擊潛艇。

要知道,要到第四批次的“金槍魚”級服役,全電動潛艇才具備在遠離基地一萬多公里的地方**作戰能力。在此之前,只有攻擊核潛艇具有遠洋作戰能力,全電動潛艇要麼在基地附近活動,要麼伴隨艦隊活動。

現實上,在大戰初期,“長城”級的主要任務就是伴隨艦隊活動。

主要原因就是,全電動潛艇採用的是泵**推進系統,在航過三十五節之後就沒有任何靜音優勢了,而在大戰期間,艦隊有百分之八十的時候,航在三十五節以上,很少以低於三十五節的度航行。由此產生的結果就是,即便“金槍魚”級的最大航能夠跟上航母戰鬥群,也很難揮作用。如此一來,真正能夠伴隨航母戰鬥群活動,而且為艦隊提供反潛掩護的,就只有“長城”級了。

能夠說,也正是無法採用磁流體推進系統,海軍才要求“金槍魚”級的潛航距離不得低於兩萬公里。因為只有達到這個級別,全電動潛艇才能取代攻擊核潛艇,奔赴敵方控制的海域執行破交作戰任務,從而讓攻擊核潛艇迴歸原位,伴隨艦隊作戰。同樣也是這個原因,海軍才會咬緊牙關,大批次採購“長城”級,取代在航上達不到要求的099級與097級,以及在靜音上達不到要求的全電動潛艇。

此外,“長城”級還有一個嚴峻貢獻,即開啟了潛艇的標準化時代。

現實上,“黃貂魚”級與“金槍魚”級就有很大的共通性,只是“金槍魚”級採用了更多的新技術,比如第二代燃料電池、仿生消聲瓦等,所以沒有多少人把其看成是“黃貂魚”級的放大版本。

在“長城”級之後,中國海軍建造的幾種攻擊核潛艇實際上都是“長城”級的高度改進版,在基本結構上與“長城”級相差不大,以至連武器系統、探測系統、火控系統等方面的差別都不是很大。

標準化建造的最大好處就是能夠大幅度縮短設想時間。

要知道,即便在戰爭時期,設想一種排水量在一萬五千噸以上的攻擊核潛艇,也需要好幾年。

除了縮短設想時間,還提高了平臺的通用性,從而提高了建造效率。

別的不說,建造“長城”級的裝置,百分之八十以上能夠用來建造其他潛艇,從而大幅度降低了船廠的負擔。

當然,標準化設想思想也是來自水面戰艦。

在以保證建造數量為根本要求的戰爭時期,標準化設想是最合適的選擇。

從上面的引見看得出來,中國海軍不是不重視潛艇,而是在意識到技術**產生的影響之後,選擇了厚積薄的展戰略,利用雄厚的技術積累,在第三次世界大戰前來了一次空前的大迸。

這個大迸,足以打破中美海軍的戰略平衡。

第一百二十四章厚積薄

第一百二十四章厚積薄T!~!

..

第一百二十五章 鶴蚌相爭

第一百二十五章鶴蚌相爭

除了水面戰艦與潛艇,中國海軍還有很多嚴峻裝備專案,比如第六代艦載戰鬥機、新式艦載預警機、艦載反潛巡查機等,以及與陸戰隊合作搞的兩棲攻擊艦,由陸戰隊出資研製的垂直起降攻擊機等等。

只是,這些專案基本上不存在技術上的問題,主要缺的是相關經費。

當時,真正讓牧浩洋頭痛的,還是陸軍的裝備專案。

能夠說,第二次印度洋戰爭,讓中國陸軍好好露了一回臉,在事隔三十年之後再次向全世界證明,中國陸軍天下第一的地位。

問題是,這也點燃了陸軍的野心。

更讓牧浩洋頭痛的是,在連續兩任海軍大將擔任參謀長的大背景下,陸軍與空軍開始聯手挑戰海軍。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陸軍參與了空軍的大型運輸機專案。

雖然從道理上講,陸軍參與大型運輸機專案無可厚非,因為空運的主要服務物件就是陸軍,在考慮運送物資的時候,更得考慮運送大型作戰裝備,所以運輸機的運載能力、貨艙尺寸都得以陸軍主戰裝備為參考對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