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協議,即透過降低企業的盈利水平,以刺激消費的方式加快美國的經濟發展速度,逐步把美國的戰爭潛力釋放出來。
表面上看,這是還利於民。
說得簡單一些,就是財團降低了對勞動者的剝削程度,把更多的利益讓了出來,從而使勞動者獲益。
可是從長遠來看,這是財團為了生存必須做的事,而且是首要大事。
要知道,如果美國國內經濟不振,那麼在與中國的軍備競賽中很快就會敗下陣來,財團將隨同美國消亡而完蛋。
在歷史上,也有先例。
比如在二十世紀八零年代,里根政府執政期間,美國的企業盈利水平就大幅度降低,國內消費水平空前高漲,使美國保持了長達十年的高速發展時期,而美國的軍備擴張也在這十年內達到巔峰,最終使前蘇聯在巨大的軍備競賽壓力下轟然倒塌,使美國兵不刃血的打贏了冷戰。
這次,美國採取的是同樣的辦法。
現實上,也正是從二零三五年之後,美國迎來了二十一世紀增長速度最快、週期最長的經濟高速發展時期。扣除全球自然災害期間的三年,從二零三八年開始,美國的經濟增長速度不斷維持在百分之十五以上,而且在最初幾年還超過了百分之二十,國內消費市場也因而急劇膨脹。
能夠說,在這十多年裡,美國帶動了整個西方世界經濟高速增長。
經濟高速發展產生的間接結果就是:美國的軍費開支連年上漲,而且上漲幅度不斷在經濟增長幅度之上。
二零五一到二零五二財年度,美國的國防預算已經佔到聯邦財政總預算的百分之四十九點六,相當於國民生產總值的百分之十七,而估計下一財年度的國防開支將佔聯邦財政總預算的百分之五十三。
與中國一樣,鉅額軍費開支,已經對美國的經濟形成了負面影響。
雖然從理論上講,中美的承受能力都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