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昂貴,但是與攻擊核潛艇相比,“金槍魚”號的單位排水量造價則低了百分之三十以上。隨著燃料電池的生產技術成熟,生產效率提高、廢品率降低,以燃料電池作為主能源的全電動潛艇的造價還能大幅度降低。
按照海軍估算,只要燃料電池的價格降下來,批次建造的全電動潛艇的單位排水量造價能夠控制在“金槍魚”號的百分之七十以內。
對於經費緊缺的海軍來說,這是一個難以抵擋的巨大誘惑。
要知道,在水面艦隊花掉了大筆經費,還得投資開發新式艦載戰鬥機、擴充登陸艦隊的情況下,海軍根本拿不出多少錢來打造水下艦隊,也就不可能按照美國海軍的規模來擴充攻擊核潛艇。
結果就是,海軍把希望放在了“金槍魚”號。
隨著能量密度高達每千克八百伏安時的第二代燃料電池問世,而且有望在二零五零年之前量產,海軍堅定了發展全電動潛艇的決心。
要知道,為一艘水下排水量在三千五百噸左右的潛艇配備五百噸第二代燃料電池,其最大潛航距離就能突破一萬八千公里,在最高速度時的潛航距離也將達到三千公里以上,能夠執行百分之九十五的作戰任務,甚至能夠在某些情況下與攻擊核潛艇抗衡,成為物美價廉的水下殺手。
從遠景來看,如果燃料電池的能量密度再提高一倍,達到每千克一千六百伏安時,全電動潛艇就能完全取代攻擊核潛艇。至於造價,一艘排水量上萬噸的攻擊核潛艇頂得上六艘排水量在三千五百噸左右的全電動潛艇,而在作戰能力上,一艘攻擊核潛艇肯定無法與六艘全電動潛艇媲美。
正是如此,在二零四五年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