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5部分(2 / 4)

小說:燃燒的海洋 作者:大熱

中國海軍艦隊又三次訪問古巴,而且每次都有航母進入古巴港口。

根據後來披露的訊息,中國當時已經向古巴出了結盟訊號。

只是,出於安全考慮,古巴當局沒有做出回應。

這也很好理解,中國離古巴太遠了,而且在大西洋上沒有立足點,最近的海軍基地還在印度洋上,到古巴的航線距離過了六千海里,如果必須繞道好望角,在一萬海里以上,根本保護不了古巴。更重要的是,全面銷燬核武器之後,中國不可能向古巴提供戰略保護,也就無法確保古巴不會遭到美國的軍事入侵。如此一來,只需古巴在政策上有任何失誤,就會導致美國動戰爭。

當然,這並不妨礙中古兩國間的正常交換。

在某些時候,古巴還能用行動試探一下美國,比如從中國引進幾十架二手的J…22戰鬥機與幾套防空系統。

所幸的是,中國在古巴的策略,也是以長遠為主。

不管怎麼說,古巴是一個小小的島國,即便展壯大,也很難對美國形成戰略要挾,反而會招致報復。更重要的是,如果中美全面戰爭在所難免,那麼在戰爭初期,古巴基本上沒有戰略價值。只有戰爭局勢展對中國有利,到了戰爭中後期,古巴的戰略價值才能體現出來。

由此可見,中國在拉美地區的所作所為並不激進。比起美國拉攏俄羅斯,間接對中國形成戰略要挾而言,根本算不了什麼。

現實上,這也是中國當局無法迴避的一個問題,即美國的地緣優勢太明顯了。

正是這種地緣環境上的差別,讓中國領導人在為戰爭進行準備的時候,顯得愈加小心謹慎,所採取的措施也愈加穩健。用黃瀚林的話來說,中國並不謀求在全面戰爭初期獲得絕對的戰略優勢,而是應該做好愈加長遠的打算,以務實求穩的態度來面對挑戰,以穩打穩紮的方式來驅逐挑戰。

能夠說,這也是中國在二零四五年之後所有嚴峻策略的基本出點。

第一百三十一章穩打穩紮

第一百三十一章穩打穩紮T!~!

..

第一百三十二章 臨界點

第一百三十二章臨界點

第二次印度洋戰爭之後的好幾年,除了在二零四七年再次出任總參謀長之外,牧浩洋基本上沒有遇到嚴峻考驗。

當時,在牧浩洋連任總參謀長的問題上,黃瀚林與黎平寇差點幹了起來。

黃瀚林的意思是,改變總參謀長制度,由參謀長集體決策製取代總參謀長,即由陸海空與陸戰隊的參謀長組建參謀長會議,所有嚴峻軍事決策都得透過參謀長會議審議,而總參謀長只是臨時頭銜,由國家元或者是高層領導會議在戰爭時期授予,和平時期則由四位參謀長輪番坐莊。

這一提議,立即得到了陸軍與空軍的擁護,陸戰隊也沒有表示異議。

現實上,黃峙博制訂的軍事改革計劃中,就包括這一部分,即由參謀長會議取代總參謀長,避免個人決策形成負面影響。

問題是,在黃峙博與騰耀輝擔任總參謀長期間,都沒能走出這一步。

當初,牧浩洋是以陸戰隊司令的身份出任總參謀長,卻擁有海軍大將軍銜。

更重要的是,牧浩洋出任總參謀長的主要原因與第二次印度洋戰爭有關,即沒有人比他更適合指揮這場戰爭。

等到第二次印度洋戰爭結束,黃瀚林有了更多的選擇。

在他看來,至少戚凱威有能力頂替牧浩洋。

也正是如此,黃瀚林才會在二零四七年提出改革總參謀長制度。

問題是,黃瀚林的初衷不是建立一套愈加完善的制度,而是要藉此削弱總參謀部,讓國防部掌握大權。要知道,國防部是國務院部門,雖然杜小蕾是國務院總理,但是黃瀚林的影響力更大。

說得間接一些,只需軍事權迴歸國防部,就等於落到了黃瀚林手上。

也正是這個原因,擔任軍事領袖的黎平寇堅定反對廢除總參謀長,而且提出了一個黃瀚林無法迴避的問題,即第三次世界大戰即將迸,而在總體指揮才能上,仍然沒有任何人有能力頂替牧浩洋。

別的不說,戚凱威並不通曉海戰。

要知道,在第三次世界大戰中,海洋是最重要的戰場。

根據這個理由,黎平寇堅持讓牧浩洋繼續擔任總參謀長,至少在二零五二年底之前得維持現狀。

爭論到最後,黃瀚林與黎平寇不得不各讓一步。

牧浩洋成功獲得了連任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