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是,中委貿易的基礎不是軍火,而是石油。
在二零三零年之前,委內瑞拉不斷是中國最主要的石油提供國之一,特別是重油。當時中國進口的重油中,有三分之一來自委內瑞拉,而委內瑞拉也是全球最大的重油儲備貴與出口國。
在經濟領域,重油的主要用途不是提煉成品油,而是石油化工。
要知道,在重油的主要精煉產品中,最多的是瀝青。在很長一段時期內,中國都是世界上基礎建設規模最大的國家,因而對瀝青等建設物資的需求量非常大,也才因而與委內瑞拉建立起了緊密的經貿關係。
問題是,到了三零年代,這一情況出現了嚴峻轉變。
先是,中國的基礎建設規模開始縮小,特別是在城市化過百分之八十五之後,中國已經不再把基礎建設當成推動國家經濟展的主要動力,而在換向了消費型,即以刺激國民消費來推動經濟展。
其次是,隨著可控聚變技術成熟,石油的戰略地位大大降低,價格也直線下降。雖然在化工領域,石油依然具有其他資源無法比擬的成本優勢,而且中國不斷在努力提高農產品的自給率,對化肥等農用工業產品的需求量非常大,但是在石油價格降下來後,中國根本沒有必要從委內瑞拉進口太多的重油。
當這種經濟層面上關係被削弱後,軍事上的貿易往來也就得到了基礎。
現實上,作為全球主要石油輸出國之一,當石油變得不那麼值錢的時候,委內瑞拉的經濟也就得到了主要支柱。
更重要的是,對委內瑞拉這種堅持反美的國家來說,只需經濟出問題,國內矛盾就會浮上水面。
二零三三年,委內瑞拉迸軍事政變,隨即轉變為內戰。
雖然在這場持續了兩年的內戰中,政府軍取得了最後勝利,但是委內瑞拉的經濟基礎也遭受了致命打擊。
內戰結束的時候,委內瑞拉成了拉美最貧窮的國家之一。
緊接著,全球自然災害迸,委內瑞拉被完全邊緣化。
雖然從二零三八年開始,中國加大了在委內瑞拉的投資,並且出**了一系列的鼓勵性政策,比如為前往委內瑞拉投資的企業提供擔保保險,透過與委內瑞拉當局簽署長期的貿易擔保協議來保護中國企業的利益等等,但是沒有十年、以至二十年,委內瑞拉根本不可能成為拉美地區的強國。
說得簡單一些,就算中國有心協助,委內瑞拉也很難迅恢復元氣。
受此影響,委內瑞拉在中國的拉美戰略佈局中的地位大大降低。對中國來說,委內瑞拉只是一個聊勝於無的選擇。不管怎麼說,委內瑞拉仍然堅持反美政策,而且扼守著南美北部地區的咽喉要道,總能給美國製造些麻煩。
進入四零年代,中國在拉美地區最重要的友好國家是古巴。
現實上,長期以來,中國與古巴的關係就比較密切。雖然在美蘇冷戰期間,古巴奉行全面親蘇政策,導致中古關係大倒退,但是在美蘇冷戰之後,隨著得到最大的靠山,古巴開始與中國接近。
在接下來的二十多年裡,中國與古巴的關係不斷平穩展。
直到第二次朝鮮戰爭迸,中古關係才進入了**月期。嚴格說來,應該是古巴把中國當成了新的靠山。
在對日戰爭之前,古巴在中國戰略體系中的地位都不是很高。
原因很簡單,古巴離美國太近了,而在二零三五年之前,美國依然掌握著巨大的戰略優勢,中國在古巴的任何戰略性舉措,都會刺激美國。別的不說,如果由此引第二次古巴危機的話,中國將得不償失。
直到二零三五年之後,準確的說是二零三八年之後,中美戰略均勢形成,中國對待古巴的政策才有所轉變。
二零四零年,中國東印度洋艦隊進行環球遠航鍛鍊時訪問古巴,能夠說是標誌**件。
當時,美國新聞媒體以至認為,中國海軍的航母艦隊訪問古巴是在挑戰美國的底線,是在挑起第三次世界大戰。
雖然有點言過其實,但是足以反映出當時的緊張局勢。
要知道,在此之前,中國艦隊進行了三十多次環球遠航鍛鍊,只有四次訪問古巴,而且到訪的都是驅逐艦與護衛艦,從沒有派遣航母戰鬥群訪問古巴,以至從沒讓航母戰鬥群進入北加勒比海。
當然,中國領導人還沒有蠢到向古巴部署彈道導彈的地步。
只是,這次開闢先例的遠航,已經表明了中國在古巴的立場。
到第二次印度洋戰爭迸前,